浅谈病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浅谈病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滕清华

滕清华(上海市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曙光分院病理科200430)

【摘要】病理技术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属于研究病理的分支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病理技术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的发展带动着病理学科的发展,是病理诊断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理技术也不断更新。文中回顾了病理技术历程,阐述了传统病理技术和现代病理技术等阶段技术的发展,浅谈了病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病理技术;现代病理技术;数字病理技术【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7-01

近年来,病理技术在病理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高新技术都被广泛应用到病理领域,不断研究出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病理技术,支持、推动着病理学科的发展。病理技术也从传统病理技术走向现代病理技术,促使医学研究从人体整体向着细胞、超微结构、分子基因方向逐步深入。本文沿着病理技术的发展足迹,进行探寻分析,从现有的发展状况,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1病理技术的作用病理技术又被称作病理学之母,病理诊断离不开它。主要有三大作用:第一大作用是为病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人体是很精密的机体,疾病反映在人体中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患病的机体与健康的机体有很大差别,病原因子和机体本能反应相互作用之下,这部分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代谢功能等都会发生各种改变,研究和认识疾病就要找出这些改变,以此作为判断疾病依据。在最初,人们是依靠肉眼判断,但很多疾病深藏体内或细胞内,于是在探索和认识自身疾病的过程中,病理技术被迫切需要,应运而生。为了病理研究,病理技术探索不断深入,从显微镜技术开始,各种仪器、技术逐步出现,病理研究技术日益成熟,对病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大作用是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病理技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解释,找出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的过程、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改变,掌握疾病的本质、规律,便于临床治疗和预防。

第三大作用是成为联系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病理技术支持下,医学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证实,并运用于临床中。病理技术成为理论和实践的沟通者,使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传统病理技术的常见研究步骤传统病理技术是病理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日常研究中,有三个主要步骤取材、切片和染色。

(1)取材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基础,会直接影响切片质量。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切取不能来回拖拉,下刀要准,切取的组织块厚度一般以0.2~0.3cm为宜。组织离体后,要及时用固定液进行固定,常用的是10%福尔马林液体,固定液的量一般为组织的5倍,使切取出来的细胞内物质尽量保持在切取体内时状态。处理后需水洗10~20分钟,再利用脱水剂置换组织内的水分和二甲苯使组织透明。组织透明后,置于熔化的石蜡内浸渍,再使用石蜡包埋组织,以利于保存。

(2)切片是研究的第二步,切片的精确度将直接影响诊断。由于组织是包埋在蜡块中,要先进行粗切,直到内在组织全部暴露后,进行细切,此时厚度一般为4-6微米,必须达到完整、薄、均匀的要求,才能避免重要病变遗漏、误诊、漏诊等情况。切片放入42℃至47℃之间温水展片,选择那些完整、无皱摺的切片,再用玻片捞片。最后还需要烤片和脱蜡。这样的切片过程才算完整。

(3)染色是最后一步,一般用苏木素染色5-15分钟,染色后肉眼或在显微镜下进行判断和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将玻片脱水和封片,于玻片左侧粘贴标签,记录编号和结果。

3现代病理技术传统病理技术主要是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变化或光镜检查结果进行判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现代病理技术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效率,为更全面了解疾病提供了有力依据。

3.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是病理组织化学结合免疫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免疫组化中抗体与组织细胞中的抗原的结合是特异的,因而在组织和细胞内定位准确,利于对疾病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项技术发展快、应用广,已成为临床靶向药物筛选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3.2分子病理技术分子病理技术通常用两种方法诊断。一种是基因诊断,通过分子水平DNA检测,直接查探人体基因的正常状态和缺陷状态,分析基因在遗传中的功能,进而诊断人体状态与疾病。可以确定一些疾病的易感性、发病类型、阶段。另一种是肿瘤标志物检测,抓住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结构的相关基因表达不同的特点,对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依据检测到的原位性肿瘤相关物质、异位性肿瘤相关物质、胎盘和胎儿性肿瘤相关物质、病毒性肿瘤相关物质,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等,用于肿瘤辅助诊断。

4病理技术的发展方向4.1病理学科发展历程分析在运用解剖刀、剪等进行尸体检查的时代,病理诊断停留在肉眼可看见的阶段,也就是大体病理学阶段。随着显微镜的发明,HE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细胞病理学技术得到运用,病理诊断也进入了细胞病理学阶段。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促进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技术,于是超微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发展了起来。病理技术发展到现在,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时间,分子生物学促进了分子病理技术,进而带动了分子病理学的兴起。由此可见,病理学科的发展与病理技术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更新密切相关,一次次技术、仪器和新型学科的出现、发展,都将病理学科推上一个阶梯,不断实现飞跃,对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4.2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数字病理技术目前,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深入到各行各业,可以说当下已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必然对病理学产生很大影响,病理学向信息化病理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与之相对应的,病理技术也会随之向信息化技术发展,即数字病理技术。也就是将病理技术数字化、信息化,依靠先进技术和网络,采用病理切片扫描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病理分析,实现远程会诊和档案的数值化管理,达到快速方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效果。

5结语病理技术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依据,加深了医学界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规律性的认识。病理技术一路走来,如今分子病理技术不断发展,又向着数字病理技术前进。病理学行业必须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发展新技术,探求更深入的病理技术。

参考文献[1]纪小龙,施作霖.诊断免疫组织化学[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2]许良中.实用肿瘤病理方法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王伯纭,李玉松,黄高升.病理学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宋莲芳.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5]孙耘田.细胞病理学技术进展评述[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03).[6]王伯,陈子馨,吴.我国病理技术四十年来的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