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黎燕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黎燕红

黎燕红刘振球

高州市第一小学广东高州525200

摘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当代社会涌现一大批应用于生活的高科技产物,如互联网技术、微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高科技不仅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也对传统的教育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面对当今社会的时代热潮,如何结合这些信息化技术以革新传统的教育手段是一个必须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里的运用为议题,展开相关探析。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一方面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其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较难进行自主性、持久性的学习。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模式上的特殊性,针对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也呈现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即面对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小学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都有相关的指向作用。所以基于这种状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如何保持高效率,如何更好地让学生配合课程安排并且吸收知识是老师需要去面对的问题,而当下社会科技产物中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多元化、趣味化地表达相关内容,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特点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代入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件值得去实践的事情。

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型的小学数学课堂里,有限的教学表现局限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作为小学阶段,其面对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正处于身心自然发育的儿童,较之于成年人,其在思维方面、自制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传统型单调的教学方式无法强化教学的重心,即无法对此阶段的小学生产生很好的针对性效果,为此在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达不到很好的教学预期效果。

所以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存在一定的教学缺陷,它无法满足集体对知识同等层次的理解,无法更直观更全面更有效的去表达知识、去理清知识里隐藏的逻辑思维。

二、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是什么?现代信息技术指的是根据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合成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进行加工、储存、转化、使用的能动性技术。简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就是通过特定的物质媒介传递海量信息的技术。传统课堂中,老师一般都是在黑板上进行教学演练,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模式的单一性和内容的局限性,一块黑板的面积只有那么大,能够展现的东西只有那么多,而且老师进行粉笔书写也只有那么几种表现形式,所以内容上是局限的,表现上是单一的。而小学生因其处于身心自然发展的成长阶段,所以对外物的兴趣非常浓厚,面对这种单一的教育很难提起兴趣去聚精会神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所以这样就会影响教育效果,导致学生方面的学习问题。而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特定的物质媒介来展现多容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声光画技术多元化的表现具体的内容,从而能够很好的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核心教育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性的[1]。

在具体的选用阶段,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式教学一体机来进行教学实践工作。多媒体一体机是集触屏白板、微电脑、音响、投影屏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信息物质媒介,白板具有手指触屏书写功能,并且里面含有注记、画笔等多样性表达的具体功能,微电脑是主要的控制中心,能够通过微电脑管理白板、音响、投影屏等,其次微电脑也是海量的储存中心。投影屏是放映功能,因为产品设计不同,大部分多媒体一体机都是将白板和投影屏合二为一,这样就能够既书写又能放映相关的视频、音频、图文等。多媒体一体机通过互联网络连接,能够即时性的投放相关资源,整合多元化的表达手段,丰富趣味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进程中来。

三、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高效课堂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丰富的教学情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输出型教学模式,这样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往往是表现平平,无法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而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环境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数学教育的课堂环境,如果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信息技术因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趣味性的表达不同的教学情节,所以老师可以在教学情节中运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其多元化的媒介性质,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老师可以提前设置有关鸡和兔的课外素材,搜集相关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中播放,然后将题目转化为动漫形象,在多媒体的放映下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难题。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能够在主要知识的表述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隐性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激情,极大化的促进了数学的教学效率[2]。

(二)将信息技术和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设置趣味性的多媒体式教学环节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如何在吸引其注意力后更好的表达知识,更好的去解剖思维要点这就要求老师充分的将知识和多媒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即趣味的表现知识的核心要求,显性的表达抽象的逻辑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老师在讲具体的数学知识时候,需要巧妙的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表达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掌握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是很难用直接的言语和文字表达,比如数学中的“植树”系列问题,这个“植树”问题一般都是分三种情况,一是路的彼端种,二是路的两端种,三是路的两端选一端种,在这三种情况上还存在树木颗数和路段数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清晰的逻辑推理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明白并且掌握这种能力呢?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段关于种树问题的动画,通过动画直观性的表达抽象性的逻辑思维,让学生看得懂,想得明白,从而逐渐形成一套严密且清晰的逻辑思维。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小组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新课改》里面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关于学科的自主学习性和实践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充分落实这一个要求,有意识地去培育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在传统型的课堂里面单导性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完成实践性的教学要求,但是多媒体式教学能依据其良好的知识导向性能,传递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实践性的教学要求。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中的“运算律”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置一套总体的教学模拟背景——超市。学生们分别扮演超市里面的不同角色,如收银员、顾客、导购等等,然后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超市购物、收银员结算、商品定价等不同环节的视频,在播放完后给学生们设计一套关于他们自己的模拟情节让学生自己进入到模拟中进行实际的运算演练,不仅充分的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进入到教学环节中,而且有效的培育了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3]。

(四)将数学练习融入信息技术

数学作为理性学科,在课后的巩固练习方面的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传统型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去完成这一重要的学习阶段,练习的方式也是很单一,如练习册、练习试卷之类,这就对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考验。而现阶段,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训练方式,即让每一位学生都落实巩固练习这一重要的环节,也让巩固不再枯燥单一而是充满乐趣,让学生养成巩固复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信息技术下多媒体的巩固练习还能够摆脱传统型纸张联系的容量性和滞后性,能够及时反映出最新的题型变化。比如老师可以专门在课堂里面设计巩固环节,利用多媒体提前设计好巩固课件,利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地与全体学生产生有效的共鸣,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不仅利于学生的知识熟练度,而且能够潜性改变学生关于数学学习的态度,为数学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效的教学基础。

三、结语

信息技术是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的科技产物,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模式中来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展现教学需求,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7(34).

[2]赵亚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2):00110-00110.

[3]吕天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7(4):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