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药源性心律失常

常银焦1麦合木提.阿卜杜外力2

常银焦1麦合木提.阿卜杜外力2(1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848200;2新疆皮山县人民医院84515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75-02

心血管病是危害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各种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药源性心律失常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熟悉和认识这一点,并积极进行防治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有效地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药源性心律失常

一、作用于心血管系药物

1.洋地黄洋地黄通过改变冲动形成和传导的异常,或两类并存。中毒病人常可有好几种心律失常同时存在,且在同一次心电图描记中可出现一种类型到另一种类型的变化,注射给药较为多见。常见的心律失常有:①窦性激动形成与传导异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紊乱、窦性停搏及窦房阻滞);②房性心律紊乱(房性心动过速、伴或不伴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游走性房性节律、房扑及房颤);③房室结性心律紊乱(房室结性心动过速、伴或不伴房室脱节、结性逸搏及结性早搏);④室性心律紊乱(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停搏、室性早搏、及心室自身节律);⑤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Ⅰº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2:1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上述各型的综合表现。

洋地黄与麻黄碱、肾上腺素、藜芦属生物碱可诱发心律失常;静脉注射钙剂;低镁可诱发洋地黄中毒而发生心律失常;利尿酸速尿、噻嗪类利尿剂引起低钾而诱发洋地黄中毒发生心律失常;利血平与洋地黄合用可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动过缓。

2.奎尼丁奎尼丁对心脏及心脏的传导系统都有抑制作用,使用奎尼丁有可能发生各种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结抑制伴结性节律,室性自身节律,奎尼丁中毒时刻表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扑及室颤心脏停搏。

3.苯妥英钠苯妥英钠能抑制心室的自律性,如果苯妥英钠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者,心室自律性减低而导致心室停搏。

4.利多可因利多可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小,但也有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大剂量静脉注射利多可因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原有Ⅱº房室传导阻滞又发展为Ⅲº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停搏。

5.普鲁卡因酰胺普鲁卡因酰胺可引起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6.异搏定异搏定可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停搏。

7.异丙基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对心肌增强收缩力,兴奋心脏的窦房结和房室结,表现心律失常多。应用此药时速度稍微快即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更大剂量,特别是原有心脏病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停止用药,心率可减慢。

8.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9.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环丙烷、氯仿合剂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这是由于环丙烷、氯仿能增强心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

10.心得安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β-受体阻滞剂的结果表现为房室传导缓慢,心得安还能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当近期应用过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而又静脉注射异搏定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室停搏。

11.利血平利血平可致窦性心动过缓,利血平与奎尼丁合用更容易诱发心律紊乱。

12.伊布利特(Ibutide)伊布利特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主要与其延迟复极有关[1]

二、非心血管药物

1.钾心肌细胞内外钾浓度对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都有影响,钾过多时抑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缺钾时心肌兴奋性增高,二者均会引起心律失常。补钾所引起高血钾,高血钾所致心律失常有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结性节律、室性逸搏心律、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停搏。

由于各种肾脏病变或其他疾病而长期或大量使用了噻嗪类、利尿酸、速尿、甘露醇等利尿剂而发生低血钾。低血钾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Ⅰº房室传导阻滞Ⅱ°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

2.镁注入过量的镁,所发生心律失常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相反使用大量的利尿剂如尿酸、速尿、皮质激素等而发生低镁血症,表现在心律失常方面有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

3.依米丁依米丁所致心律失常有: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结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

4.氯喹氯喹所致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逸搏心律、心脏停搏。

5.锑剂锑剂所致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动过缓等严重心律紊乱。

6.甲氰咪胍甲氰咪胍所致心律失常有:静脉快速注射而引起心动过缓、心脏停搏。

7.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药物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导致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吩噻嗪可引起左束支传导阻滞、心房扑动、;安定可致心动过速;阿托品、甲状腺素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三、药源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1.药源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心肌传导系统疾病,本身存在发生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或者病者已存在心律失常,易受药物的干扰,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变为更严重的心律紊乱,如用β-阻滞治疗时。心律减慢是正常的反应。由于健康者当心律维持在50次/分或更慢时,可无不适;如有部分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障碍,使用β-阻滞剂可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

2.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多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心血管药物的作用主要在心脏或心肌细胞、心肌传导纤维,或影响心脏代谢过程,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疾病的本身因素等导致药物的过量或中毒,而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多数是这类药物的毒副反应。3.药源性心律失常常被忽视,严重心血管疾病本身就可以出现心律失常,即应用心血管药物去控制心律失常,多把出现的药源性心律失常看作原心脏疾患恶化,或心血管药物控制效果不佳,因而常被忽视。这样就会导致继续用药或加大剂量,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临床要充分注意这一点。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药源性心律失常的线索:①使用的药物对心脏具有毒性;②原无心律失常病例,用药后出现了心律失常;③原有心律失常经用药后控制,再继续用药时又出现心律失常或加重;④用药过程中,一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改变成另一类型的心律失常;⑤联合用药而增加其中一种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导致心律失常;⑥停药后心律失常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楚建民,张,抗心律失常新药-Ibutide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2.6.[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