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胃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张凤银

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阳441700

【关键词】胃肿瘤;肠肿瘤;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0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更加常见,多是由于深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所致。国外文献报道,伴发DVT者早期病死率达3.8%,伴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时早期病死率可达38.9%[1]。充分的护理和干预可以减少术后DVT的发生率。对80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了预防下肢DVT干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4~88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胃癌38例,结肠癌26例;直肠癌1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取随机分为预防干预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40例。

1.2传统护理(1)药物治疗:术后第1天,医嘱给予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等减少血小板积聚。(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向患者或家属讲下肢DVT的严重危害性,指导并协助患者每2~4小时翻身1次,变换体位。加强静脉输液通路的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下肢及股静脉穿刺。

1.3预防干预护理

1.3.1本组除与传统护理相同的药物治疗及护理方法外,具体还包括:术前评估、术后早期活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使用、早期发现。

1.3.2制定预防干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计划,主要有对疾病知识的了解,预防下肢DVT重要性,运动重要性及其方法。

1.3.3预防干预护理程序:①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高龄(>60岁)、肥胖、吸烟、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既往有血栓发生史列为高危患者。对高危人群,术前要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重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②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平卧6h,有DVT形成的危险,可协助患者做双下肢及足背屈伸运动,更换体位,按摩下肢等,促进静脉回流,鼓励患者深呼吸增加胸腔负压,促进血液循环,抬高患者双下肢利于静脉回流。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选用梯形垫[2]等。术后如病情稳定,取半卧位,并定时更换体位,每1~2小时翻身1次。术后鼓励患者早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使用:通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使用,可使血流加快20%,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胃肠癌患者术后回病房,病情允许,术后6h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预防性治疗1次,之后2次/d,30min/次,5d为1疗程,双下肢同时使用,调整压力至60mmHg(1mmHg=0.133kPa),待5min后患者适应套筒压力后,将压力调至80~100mmHg,压力的调节以患者肢体舒适为宜。④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术后发生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只有术后对高危人群仔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

1.4观查指标观查2组下肢DVT发生率。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

1.5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防干预护理组无下肢DVT发生,传统护理组发生DVT4例,2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5)。

3讨论

3.1DVT发生原因DVT形成的三要素是:静脉血流迟缓,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存在多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1)此类手术范围较大,需要腹腔、盆腔淋巴结清除,血管壁损伤严重,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功能,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使血液凝固性增强。(2)术前禁饮食、灌肠,术后胃肠减压,造成水分丢失,体液不足,并且术中、术后输血可导致红细胞压积一过性增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3)术后引流管较多,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并且常取半卧位,使髂静脉和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流缓慢。(4)此类手术后常需胃肠外营养。行深静脉置管、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均易造成血管壁损伤,从而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3.2DVT的预防胃肠癌术后患者发生DVT的比例较高,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因此预防DVT的发生十分重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可分为化学性方法和机械性方法。化学性方法主要是采用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机械性方法则是通过降低血液的淤滞性,促进静脉回流以达到预防目的。机械性方法简单易行,包括传统的按摩、下肢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患者术后早期的主动及被动活动有利于静脉回流,其中一些方法已经被证实可以减少术后DVT的发生,但是其实施难以量化,并且早期完整的实施有困难。通过周期性加压、减压的机械作用可产生搏动性血流,可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和对血管内膜的黏附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可以减少术后DVT的发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简单、方便,患者感觉舒适,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BosonJL,LabarereJ,SevestreMA,etal.Deepveinthrombosisinelderlypatientshospitalizedinsubacutecarefacilities:amulticentercrosssectionalstudyofriskfactors,prophylaxis,andprevalence.ArchinternMed,2003,163:2613-2618.

[2]牛玉玲.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静脉回流方法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

[3]曹君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42-1143

作者简介: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凤银,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