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孙跃秋

孙跃秋辽宁省凌源市回民小学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需要教师引导。

1.阅读教学要从教师教阅读的思路转为学生学阅读的思路,要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只有直接面对文章、潜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教师的牵引乃至繁琐的内容分析,无异于越俎代庖。阅读还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其特点是独立性、个体性。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回归常态,沉浸其中,真正读进去;要给足时间,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2.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目标、指向的阅读活动,不是无目的的消遣性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于处在学习阅读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不是只强调学生的自主,不重视教师的指导,更不是教师被动地跟在学生后面,使教学象漂泊在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放弃主导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与同学共同学习中“导”,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导”。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这时,居高临下的老师不见了,有的是共同学习的大朋友,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落实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发生“质”的改变。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且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因此,要在学中进行指导、引导、辅导、诱导。譬如,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教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老师要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同学共同探讨;对于学生尚未意识的学习方法、尚未养成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引导、发现、习得;对于学生应知而不知、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老师要做必要的、精当的讲解。课改不应拒绝所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是一种知道,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由接受走向发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导”,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因势利导,不是老师主观地牵着学生走;教师的“导”,要在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对话中“导”,有情感交流,有思维碰撞,不是冷冰冰的“我教你学”;教师的“导”,要落实到是学生学会学习,逐渐生成,逐渐建构,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

二、阅读教学要求实、求活,讲求效益。

求活,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弊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灵活、开放,要加强与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求实,在活的形式下要学的扎实,有高的效益。

1.阅读教学主要用于学习阅读

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在学习阅读、学习语文上所得甚少,不是好的阅读课。要讲求教学效率。今后,课文多,课时少,还要引进相关课程资源,更要提高教学效率。要尽量减少课上的非语文活动,加强读书和其他语文实践活动。以“一篇带多篇”,读好课文为主兼读相关段、篇的做法,值得提倡。

2.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

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写景的文章,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读的指导,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不问学生该用什么感情读?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一句一句地指导。仅就只言片语让学生读出感情,有些强人所难。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还要指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

3.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讲求实效,百花齐放,与时俱进。

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阅读教学规律,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课改中好的阅读课,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有明确的、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全体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人人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读后有感受、会质疑;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对话和教师指导,在学习阅读、学习语文上有新的收获。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教师的分内之责。

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其中让学生尽早、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是加强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低年级,要鼓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以便尽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待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就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包括指导阅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经常推荐课外读物(主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名家选本和名著);指导读书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提倡亲子阅读(闲暇时父母与子女共同阅读与交流);组织读书交流、评比活动等等。在不断地指导与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尝到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语文素养上、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