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患者应用生肌橡皮膏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褥疮患者应用生肌橡皮膏的护理研究

张红红

张红红(山东省即墨市第三人民医院266200)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生肌橡皮膏治疗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取非随机方便取样的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分为橡皮膏组30例,对照组30例监测2组患者发生死亡人数治愈率、手术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手术率高于橡皮膏组,橡皮膏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大大缩减了病人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生肌橡皮膏治疗褥疮可明显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生肌橡皮膏褥疮治疗

1、褥疮

又称压力性溃疮或压疮。这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使血液循环受到障碍或局部摩擦,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以至于伤口经久不愈,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相继发生,如不及时治疗继而可发生脓毒血症、死亡等。

1.1引起褥疮的常见原因①压力因素:常见于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压力、摩擦力和剪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②营养状况:全身营养缺乏,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③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使皮肤抵抗力降低。④年龄: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1]。

1.2易发部位: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出。最常见的部位有骶尾部、肩胛骨、股骨粗隆、髋骨、膝关节外侧、足跟等。

1.3依病理过程分为4度。Ⅰ度:皮肤完全出现指压不会变白的红印;Ⅱ度:皮肤或真皮受损,但尚未穿透真皮层;Ⅲ度:皮或真皮全部受损,穿透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及肌肉层;Ⅳ度:全皮层损害,涉及肌肉、骨头[2]。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我院自2005.05-2010.05收治的褥疮病人中随机选择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5-89岁,平均69岁。有38例是截瘫或偏瘫后并发褥疮,因糖尿病并发褥疮12例,因肿瘤或结核等原因者10例。面积最大15×10cm2,最小的2×2cm2。其中发病最多的全身达8处,最少的1-2处,病程一周至两年,均为Ⅲ度-Ⅳ度褥疮病人。

2.2研究步骤

2.2.1入院宣教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从入院后即开始宣教,宣教内容包括:饮食、运动、卫生习惯等。

2.2.2系统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根据病情提出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如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认真做好护理干预。如为病人讲解褥疮的防治知识,定时翻身,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边翻身卡;正确实施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避免潮湿、排泄物的刺激;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2.2.3两组干预方法如下

对照组30例按常规清创、换药油纱覆带,每日1-2次。

橡皮膏组3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肌橡皮膏换药治疗(天津中医院生产),每日1-2次,药膏完全覆盖创面,厚度1-2mm。

2.2.4观察指标监测两组患者发生死亡、治愈率、手术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满意度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

2.2.5统计学分析:资料经整理后录入,应用spss13.0版本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讨论

4.1由于大面积,多发的褥疮病人,因有大量的体液流失,病人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以至于全身感染甚至死亡,生肌橡皮膏可明显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也减少了住院时间,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4.2加强健康教育,褥疮患者因伤口的长期大量渗出,多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充足的营养支持是保证伤口愈合的必备条件,护士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以取得必要的配合。对于糖尿病病人应指导病人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此类病人大多情绪低落,心灰意冷,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应耐心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认真宣教,提高对皮肤护理的认识,对减少或预防褥疮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立萍.新护理杂志.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10;9(4):198-199.

[2]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第1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