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杨宝龙杨瑞

杨宝龙杨瑞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例宫颈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放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与放疗,观察组放疗期间的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血液系统异常等毒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可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和剂量,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宫颈癌;毒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00-02

宫颈癌(cervicalcancer)是指发生在宫颈管与子宫阴道部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的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病因主要包括性生活紊乱、早婚、早育、多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等。根治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是在术后也需要配合放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断层影像扫描的图像数据,重建虚拟的人体三维组织结构,勾画出需要治疗的肿瘤靶区及周边重要器官,进行适形调强照射野的精确计划设计与放疗,提高靶区剂量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也可有效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1]。本文具体探讨了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8月到2015年10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4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病理证其病理类型为早期宫颈癌;无肺脏、肝脏、脑等远处器官转移;年龄20~80岁;纳入前均未接受任何宫颈癌治疗;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宫颈癌复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与原发肿瘤无关性死亡;患有其它恶性肿瘤或有任何恶性肿瘤病史;患严重内科疾病及放疗禁忌症者。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1.34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2.14kg/m2;临床分期:Ⅰ期34例,Ⅱ期14例;病理类型:鳞癌42例,腺癌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临床分期与病理类型等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患者仰卧位,口服泛影葡胺使膀胱适当充盈,CT模拟定位,确定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范围依,在图像上勾画出重要器官的轮廓。确定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照射方式,临床靶区在三维方向上外放1cm,给4~6个照射野,合理计算确定剂量:总剂量为26~35Gy,2Gy/次,1次/d,5次/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选择中央挡铅的六边形不规则野外照射基础上加予腔内后装放疗,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范围包括宫颈肿瘤原发灶和邻近的宫旁组织,A点剂量30~35Gy,5~7Gy/次;外照射B点剂量达50~60Gy,8~10Gy/次。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毒副反应:观察与记录两组在放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血液系统异常。(2)随访至今,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取卡方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毒副反应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与放疗,不过放疗期间观察组的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血液系统异常等毒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

2.2生存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32±4.19)个月和(20.49±3.78)个月,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宫颈癌治疗原则以放射治疗和于术治疗或二者综合治疗为主,特别是80.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治疗措施中包括放射治疗[2]。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是一种精确放射治疗的技术,能给予不同区域和淋巴结足够多的剂量,并且比普通放疗能更有效的减少小肠、直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从而显著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3]。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与放疗,不过放疗期间观察组的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血液系统异常等毒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更好地使照射剂量集中在肿瘤靶区,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和放射井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同时,常规放疗中,患者的生存时间一直不太高。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32±4.19)个月和(20.49±3.78)个月,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也说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总之,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可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和剂量,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也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穆鹏,李联崑,贾海清.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2):49-51,52.

[2]张旭,高嵩,韩铮波等.宫颈癌全盆腔放疗3种外照射技术对骨髓抑制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33(1):59-62.

[3]王永成,王利君,何思春.宫颈癌术后不同放疗方式膀胱受照射剂量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9):5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