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高位截瘫危重病人的预防褥疮护理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1例高位截瘫危重病人的预防褥疮护理及对策

王蕊

王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三区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高位截瘫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分析此类高危病人的褥疮发生风险及降低褥疮发生率。方法通过我科收治一例高位截瘫危重病人的临床综合性护理措施来降低褥疮发生的风险。结果综合性护理及尽早干预的护理措施。将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发生。结论临床高位截瘫病人预防褥疮是否及时有效尽早的干预,是保障患者早日康复、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位截瘫预防褥疮护理

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是由于损伤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而高位颈椎骨折,颈椎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仰卧及颈托外固定,以防止颈椎术后的再次脱位与再次损伤。因此也导致患者骶尾部、后枕部、双足跟等部位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差。患者往往在疾病急性期,营养及抵抗能力下降,体型消瘦,脂肪层变薄,抗压系数减弱,而导致上述部位发生褥疮的风险大大增加。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7岁,因工地作业时高空坠物,致头颈部受伤。当时只觉头颈部疼痛,于2天后发觉四肢活动功能逐渐丧失,颈部疼痛加重,而收入我科。人院CT平扫:头部无异常。MR显示:颈3/4、4/5骨折,伴压迫周围颈髓神经。入院后,患者神清,对答切题,四肢肌力为:0级。双肺呼吸音减弱,血氧饱和度下降,即在纤支镜下行经鼻气管插管术,术后吸出大量黄白色粘痰,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人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辅查,在全麻下行颈3/4、4/5颈椎内固定加融合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综合ICU监护,术后予输液抗炎、营养神经、能量支持等对症处理。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情危重,医嘱予禁翻身。

2.护理

2.1术后综合护理

2.1.1病情观察患者术后返回综合ICU,24h持续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呼吸、心率、血压变化。严密监测水电解质等指标。

2.1.2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第一个24h禁食,病情稳定后予留置胃管,进行管饲护理,保证足够营养供给,营养的足够供给对预防褥疮有重要意义,以流质、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宜。

2.1.3预防褥疮护理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医嘱予禁翻身,目的是为了防止术后颈椎的脱位、导致二次损伤,引发呼吸衰竭等危急并发症。具体做法为用毛巾、棉垫外衬颈托,进行有效减压,同时我们将颈托内缘进行改良,用剪刀将颈托边缘加工,使颈托边缘由三角形加工成椭圆形,使承受面积增大、压迫面积变小,并随时调整毛巾棉垫的位置,避免皮肤与颈托直接接触。颈托肩部的弧形部位,应加强该部位皮肤的观察和护理,防止该部位皮肤的压迫损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引发褥疮。患者后枕部予水垫减压,同时结合后枕部Q2h手法减压按摩,方法为:用手轻轻置于后枕部,轻柔按摩后枕部皮肤,使后枕部得到一定时间的悬空放松,以达到减压的目的,并避免垂直力长期作用于后枕部。患者因体型消瘦,骶尾部骨突明显,脂肪层变薄,在营养支持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护理措施:①使用自动化的充气气垫床,Q2h放气减压,可使局部组织受压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有利于局部皮肤的通风,但在进行放气减压时,应注意保持患者颈部的有效固定,防止脱位。②患者骨突部位在放气的同时,使用塞肤润轻柔按摩骶尾部皮肤,以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塞肤润具有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其亚油酸保护膜具有保护皮肤表皮的完整性,并能改善皮肤的微循环,加速皮肤组织中淤血的吸收。患者双下肢的肌力为:0级,无任何活动度,双下肢足跟处及双外踝是褥疮发生的高发部位,在预防足下垂的同时,利用软枕抬高悬空,避免局部受压,同时使用自制水囊进行减压保护,使足跟处及双外踝的压力及垂直力大大降低。以上护理措施有效的避免了高位截瘫病人仰卧时高危部位褥疮的发生。

2.1.4康复护理通过急性期的治疗后,患者存在长期的康复护理问题,而积极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双上肢的肌力由:0级提高到1级,1级的康复护理方式为,每天给予患者辅助人工被动运动及按摩,时间为15-20rain。随着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康复治疗师再进行相应康复项目的调整及加强。

2.1.5并发症的护理积极的康复及综合性护理,将有效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褥疮、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此类患者在病情的危重急性期,仍应对患者进行尽早的干预,并制订具体的护理措施,及时与医师沟通,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良好的医护合作,尽早的解除或避免患者发生褥疮的因素,降低褥疮发生的风险,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中之中。而院外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院外发生褥疮的家庭中,此类疾病病人褥疮发生率的降低和控制,也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任重道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