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诊断分析

刘芳汪玲萍

刘芳汪玲萍(石首市妇幼保健院434400)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180-02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诊断治疗情况。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之后进行清宫术或药物流产,对清除组织给予临床病理确诊,观察并记录两种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确诊相符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或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体内血β-HCG含量在4至23IU/L之间,平均血β-HCG含量为11.29±2.34IU/L,符合非妊娠女性体内血β-HCG含量标准范围。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进行诊断时,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正确率,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准确的治疗依据,提供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下段切口早期胚胎着床

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对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诊断治疗情况,为提高此类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最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且均经病理检查得知出现子宫下段切口处胚胎着床疾病,年龄在22至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6±2.43岁,患者发生子宫下段切口处胚胎着床距剖宫产手术间隔时间在10个月至9年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4.21±0.94年,患者孕次为2至5次,平均孕次为3.66±1.17次。51例患者中11例患者具有两次剖宫产史、40例患者具有一次剖宫产史。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之后进行清宫术或药物流产,对清除组织给予临床病理确诊,观察并记录两种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确诊相符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2超声检查方法①经腹部检查时,实施检查前指导患者将膀胱充盈,之后取膀胱截石位,将仪器探头设置为3.0至5.0MHz,经腹部实施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子宫横、纵、斜切扫查,从而对孕囊发生部位进行明确,之后检查孕囊大小、形态,观察孕囊与患者剖宫产切口、宫颈以及宫腔等部位的相关性,同时探查孕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②经阴道检查时,检查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将探头涂抹润滑剂后套上一次性避孕套,并将其置入患者阴道部位,检查内容与经腹部相同。

1.2.3临床治疗方法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39例患者直接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之后在临床超声医学影像监测下对其进行刮宫措施;12例患者首先进行药物流产措施,治疗无效后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对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体内组织进行实验室病理检查证实均为早期胚胎组织。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进行体内血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测定,得出结论。

2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

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正确率对比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正确率为96.08%,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正确率86.27%。

2.2临床治疗结果

51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或药物治疗,且治疗后经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可知,患者体内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情况均消失,腹腔恢复正常,治愈率为100.00%。患者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前,其体内血β-HCG含量在1628至12337IU/L之间,平均含量为7024.53±699.81IU/L,符合正常妊娠女性体内血β-HCG含量范围;患者治疗后体内血β-HCG含量在4至23IU/L之间,平均血β-HCG含量为11.29±2.34IU/L,符合非妊娠女性体内血β-HCG含量标准范围。

3讨论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主要分娩方式,多采用子宫下段切口进行分娩,因此患者子宫下段将形成瘢痕,若此类患者于切口处发生妊娠,属于异位妊娠疾病,若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发现与治疗,则随着妊娠发展,体内子宫肌层与毛绒组织发生黏连或植入,患者易出现子宫内大出血等疾病,导致其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1]。因此,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方法为刮宫术治疗或药物流产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措施对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为临床对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2]。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准确率较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显著降低,其原因为经腹部检查时,结果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患者腹部脂肪、肠气等因素影响,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则有效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且探头深入患者宫腔,更为接近病变部位,因此检查结果更为准确[3],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正确率,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细文,周春,张元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12,3l(3):l56-158.

[2]孟凡.1l例剖宫产疤痕妊娠临床分析和局部注射MTX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0(5):274-275.

[3]谭莉,姜玉新.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13(7):82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