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中“ล้างมือ”(洗手)的认知隐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泰语中“ล้างมือ”(洗手)的认知隐喻分析

吴霄霄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昆明650504

摘要:隐喻研究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重点。隐喻是人类共有的一种认知世界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对泰语中“ล้างมือ”(洗手)的认知隐喻进行浅析。关键词:泰语;认知隐喻;ล้างมือ(洗手)

一、引言

如今,国内外语言学界对隐喻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赵艳芳(2001),指出隐喻对人类认知体系和语言形成有重要作用是因为隐喻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不能直接理解的事物,能够将理性和想象结合起来。莱柯夫,约翰逊(1980),对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隐喻开始逐渐受到认知语言学家的关注。隐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韦媛媛(2013),对汉泰语中的味觉词“苦”的认知隐喻进行了研究。而目前,对泰语中认

知隐喻现象的分析还很少。

二、认知隐喻的概念分析

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其本质是通过另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即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过一个具体的熟悉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源域来理解和表达抽象的陌生的和不能直接被理解的目标域例如:隐喻概念中“争论是战争”,“争论”被部分地用战争术语进行建构、理解实施和谈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情,也就是说,不单单是词语的事。在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的,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认知机制。

三、泰语中“ล้างมือ”的认知隐喻分析

(一)、泰语中“ล้างมือ”的语义分析

1.泰语中“ล้างมือ”的核心意义/典型义项是“洗手”。

例如:เราต้องล้างมือก่อนที่จะกินข้าว

吃饭之前,我们要洗手。

2.泰语中“ล้างมือ”的引申意义是“洗手不干,不再插手”。

例如:เขาได้ล้างมือหลายปีแล้ว

他洗手不干已经好多年了。

(二)、泰语中“ล้างมือ”的认知机制:隐喻

ล้างมือ洗手-----ล้างมือ洗手不干,不再插手

分析:首先,ล้างมือ(洗手)是一个具体的可以直接理解的行为,作为源域。而ล้างมือ(洗手不干,不再插手)是一个抽象的不能被直接理解的行为,作为目标域。其次,ล้างมือ(洗手)和ล้างมือ(洗手不干,不再插手)这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有其相似性。洗手(ล้างมือ)之后表示不再做洗手之前做的事或做另外一件事,而洗手不干,不再插手(ล้างมือ)正是通过洗手(ล้างมือ)来理解和体验。在泰语中,如果表示“洗手不干,不再插手”这一抽象概念,则会通过认知机制中的隐喻,借助“洗手”和“洗手不干,不再插手”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相似性,用ล้างมือ同时表示“洗手”和“洗手不干,不再插手”这两种意义。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的视角对泰语中“ล้างมือ”(洗手)的隐喻进行分析,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体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泰语中,人们用ล้างมือ同时表示“洗手”和“洗手不干,不再插手”这两种意义,也是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Lakoff,G.andJohnson,M,MetaphorWeliveby,Chicago:The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莱柯夫·乔治,约翰

逊·马克:《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

版社,1980年。)

[4]韦媛媛.汉泰语味觉词隐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亚非语言文学硕士论文,2013.

[5]韦媛媛.汉泰语味觉词“苦”的认知隐喻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科教导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