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浅谈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王震

陕西延安志丹中学王震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全国各地中考语文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异彩纷呈的局面。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有:“理解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的内容;领会浅易的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浅易的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近年来文言文侧重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大意的能力,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词语的释义、文言段句、内容的理解以及分析阅读材料的思想意义几个方面。

文言词语的理解题最常见的题型是直接解释词义,而解释的大多为常用的文言实词。实词词义的推测理解,既是做好选择题和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关键,也同时是同学们学文言文知识中的弱项。那就要学会结合语境,根据词语的多义、活用、通假、偏义复词的用法、古今异义以及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语法现象等,调动已知信息,掌握方法,科学推测。当然,平时的总结和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解答文言文断句,学生可以先了解一些文言文的句子的习惯用法。例如:名词经常作主语,遇到了名词、代词作主语或宾语,就可以考虑在它的前面断开;遇到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可以考虑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所以一般来说,在动词的前后往往不能断开,以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文言文断句还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应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唯”、“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开;句末语气词,如“也”、“矣”、“乎”、“焉”、“兮”等后面可断开句;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不亦……乎”、“何……之为”、“得无……乎”、“……者……也”,还有如“为”、“乃”、“即”、“则”等,可分别在其前后断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题型比较固定,要求准确、通顺,字字落实。要把握诗词与虚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判定词语的正确意思,同时注意平时积累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如对译、替换、保留、补充、调换等。同时还必须:

1.保持原文。

如文言文中有些表示地名、人名、朝代、国号、官职名等的专用词语和所引用的诗词名句,一般都不译,可以将原句保留。

2.理解关键词。

如《童趣》中“作青云白鹤观”中的“观”字,如果能正确理解为“景象”,那这个句子就能理解对了。

3.省略填补成分。

在句子或短语中的某些成分及词常常省略,数词后再不带量词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为了翻译的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翻译时,一般应添补省略的成分。如《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这句话应在翻译时分别不上省略的主语,“桃花源中的人”和“渔人”。

4.要调整句子的顺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子,往往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不同。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得到装句式,在翻译时要根据表达的习惯,理清语序,正确处理好这类特殊句式中的语序关系。例如《醉翁亭记》中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属于状语后置,即“以文述之”,应该翻译为“醉了后能够同大家共享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太守”;如《观潮》中的“朦朣数百”,属于定语后置,即“数百朦朣”,应该翻译为“好几百艘战船”,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属于宾语后置,即“微斯人,吾与谁归”,应该翻译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如《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属于主谓倒装,即“汝之不惠,甚矣”,应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5.删除虚词。

文言文语句中,有些表示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虚词,如助词“之”在做宾语提前的标志时,可以省略不译。如《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有何陋’”,应该翻译为“有什么简陋”。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分为对文章内容得整体理解和评价两大类。前者有领悟文章的内涵,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人物品质或文章的观点,简要分析的内容;后者主要为评价作者的观点。在答题时应依据试题要求,联系上下文,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清理的褒贬、好恶,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只要能把以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认真审题,认真分析,仔细理解,那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高度重视这部分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水平和语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