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的临床新用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甘露醇的临床新用途

段勇余江邓华

段勇余江邓华(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中江618100)

【摘要】探讨20%甘露醇注射液在不同类型疾病的作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总结出甘露醇的药理作用,临床新用途。

【关键词】甘露醇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新用途

甘露醇是渗透性利尿药,其分子量为182.17,具有降低颅内压、眼内压和利尿作用,其降压脱水作用机理是因本品口服难吸收,静注后不易从毛细血管透入组织,故血浆渗透压升高,将组织中水分吸回血浆,产生脱水作用,从而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其利尿作用机理是本品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在管腔内形成高渗压,妨碍肾小管对水和钠离子的再吸收,也影响集合管对水的再吸收而利尿。另外还可因扩充血容量,增高有效滤过压,提高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而产生利尿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对甘露醇的认识不断提高,其临床新用途不断发现,现总结如下: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甘露醇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因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迟发性脑损伤。当快速滴注甘露醇后,脑脊液(CSF)中甘露醇比血中清除慢,使其在CSF中滞留,减少CSF的产生和循环,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改善微循环。同时也促进组织水平的氧转运,最终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也有人认为甘露醇的高渗特性,能增加血管内渗透性和血流量,提高血管顺应性,减少缺血区域的细胞毒性反应,改善缺血组织脑血流的作用。

2.急性脑梗塞[2]

急性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谢鹏飞等对157例经CT证实为急性脑梗塞病人,在起病72小时内随机接受小剂量甘露醇加胰岛素和低分子右旋醣酐加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分析结果小剂量甘露醇加胰岛素组在各个时点上神经功能缺损的平均减少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进行临床分析时发现甘露醇加胰岛素组可遏止卒中进展,减轻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促进早期恢复。

3.胆道蛔虫

马晓文对46例胆道蛔虫腹痛发作时,口服20%甘露醇100~150Ml,若30分钟腹痛无缓解可加服一次,同时口服左旋咪唑150Mg(小儿按3—3.5Mg/kg)不用任何解痉剂及止痛药,对照组除口服左旋咪唑外,均需1至数种解痉止痛剂。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4.经口急性中毒

杜军等对20例经口急性中毒,其中18例均在洗胃后一次口服20%甘露醇250Ml,2例昏迷病员由胃管灌入。对照组胃管灌入硫酸镁25g,两组排便反应发生的时间和次数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甘露醇为一种已六醇,20%甘露醇为高渗溶液,口服在胃肠道内不被吸收,使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升高,阻止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肠道被扩张因而剌激肠壁,增强肠道蠕动,使肠内容物迅速进入大肠,排出水样粪便,属于容积性泻药,从而达到排毒作用。

5.顽固性腹水

姚冬麟用20%甘露醇250MMl/d,分2次口服,疗程3—5天,治疗15例顽固性腹水,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例。吴才贤报道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经常规利尿剂无效后,用20%甘露醇250Ml、速尿、氯化钾静滴,1次/d,视腹水消退情况持续或隔日使用,治疗肝性腹水10例,均在静滴15分钟后开始排尿,结果7例腹水消失,3例腹水在少量。

6.秋季腹泻

郭少军对71例2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的秋季腹泻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补液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入院当日加用10%甘露醇缓慢滴注,结果止泻,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7.输尿管结石

李中海用25%硫酸镁20Ml溶于10%葡萄糖100Ml中,在20分钟内静脉输入,随后静滴20%甘露醇500Ml,于2小时滴完,1次/d,7—10次为1疗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8.前房积血

倪根珊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2次/d,连用6—8天,治疗10例前房积血病人,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第二天大部分出血吸收,第5—6天全部吸收,房水转透明,视力逐渐恢复,3个月后恢复正常。

9.半常规剂量与常规剂量作用比较

陆兵勋等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3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体液渗透压的影响,半常规剂量为甘露醇125Ml静点,常规剂量为甘露醇250Ml静点,用冰点下降法测定应用前后血浆、尿液、唾液渗透压。结果甘露醇半常规剂量和常规剂量脱水后体液渗透压均有显著变化,但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支持临床上用小剂量甘露醇代替大剂量甘露醇,既可以收到同样治疗效果,又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

10.早期筋膜间隙综合征

本症是四肢急性损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如处理不当,轻者致肌肉坏死,神精麻痹,重者造成肢体残疾,甚至死亡。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减压。王凯等对176例患者经20%甘露醇静滴治疗,137例压力明显下降或症状明显好转,其机理是甘露醇静滴后不易渗入组织,血浆肢体渗压提高,致组织内水分向组织外转运,使组织脱水,水肿减轻,从而压力降低。

11.面神经炎

隋荣玲等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配以口服地巴唑,肌注维生素B1和B12治疗面神经炎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作用机理:甘露醇具有脱水、消肿作用,同时可改善患处血供。

12.高热和超高热

郑于春对102例高热和超高热患者经4℃-6℃20%甘露醇滴注(50-60滴/Min),多在1小时内起效降温,总有效率100%。

13.术后胃瘫(胃无力症)

耿宏志等对6例术后胃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20%甘露醇100~200Ml胃管注入,经6—12天治疗,全部恢复正常饮食。

14.癌痛

康连春等采用静滴20%甘露醇(250Ml静滴1.5~2小时)治疗150例癌痛患者,疼痛缓解最长达240天(平均82.8天)。

15.不良反应

注射过快可有一过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用量过大,过长,可造成肾组织水肿、肾小管受压、闭塞变性,导致血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起电解质紊乱。有报道可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骆翔,姜亚平,张苏明.甘露醇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5):290-291.

[2]谢鹏飞,沈祥骏.小剂量甘露醇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前瞻性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4(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