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诊断葡萄胎的医学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超声对诊断葡萄胎的医学价值研究

阮飞娜

阮飞娜(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450013)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123-0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葡萄胎中的价值,总结其声像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葡萄胎患者的声像表现与临床资料。结果36葡萄胎患者中有30例被超声诊断为葡萄胎,其中23例为完全性葡萄胎,7例为部分性葡萄胎,6例被误诊为胚胎停止发育和过期流产。诊断符合率83.3%。结论超声对葡萄胎有较高诊断价值,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声葡萄胎临床价值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胚胎绒毛异常增生所致的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种异常妊娠,可见于各生育年龄妇女,预后与其能否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及随访有着直接的关系。临床上多数葡萄胎经过清宫即可治愈,但仍会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滋养细胞肿瘤[1]。因此其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因无创、经济、可动态观察,成为其目前首选检查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或住院葡萄胎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8岁,产次0-6次,其中24例有停经史及不同程度早孕反应史,4例不同程度阴道出血,2例为不全流产复查,2例为下腹痛就诊,2例为产后哺乳期复查,2例因妊娠3个月及5个月要求引产就诊。全部患者入院后尿或血HCG为阳性,其中合并贫血者6例,再次葡萄胎者4例。

1.2方法使用ALOKA3500和GEVoluson-i超声诊断仪,频率3.5-5.0Hz,经腹探查:在膀胱充盈下,平卧位,于耻骨联合上扫查。经阴道超声:取截石位,排空膀胱,于阴道后穹窿扫查。采用纵切、横切、斜切等多切面反复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有无正常孕囊及孕囊大小形态、有无成活胚胎组织、胚胎组织的大小、孕囊周边组织回声、胎盘位置及厚度、病灶内部回声、病灶与胎盘及子宫肌层分界是否清晰,以及附件情况,用彩色多普勒分析病灶内、病灶周边及子宫肌层彩色血流。

2结果

本组36例葡萄胎患者经超声诊断为葡萄胎者30例,诊断符合率83.3%。完全性葡萄胎23例,早孕伴部分性葡萄胎7例,误诊为胚胎停止发育4例,误诊为过期流产2例。其中1例初诊为胚胎停止发育,10天后复查诊断为早孕并发部分性葡萄胎,两次清宫后恢复正常;1例诊断为葡萄胎,经两次清宫后病变发展到肌层,后经两次化疗才恢复正常。5例伴有双侧或单侧附件囊肿,其中1例初诊时血HCG达20余万IU,一个月内清宫两次,血HCG仍达1万余IU,并且双侧附件囊肿持续增大,化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3讨论

葡萄胎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病理改变为妊娠后胎盘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间借蒂连成串如葡萄。二者镜下均可见绒毛,前者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后者间质中可见到胎源性血管和有核红细胞。增生的滋养细胞产生大量HCG,长期刺激卵巢内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发生黄素化,形成囊肿[2]。

分析典型完全性葡萄胎超声特点发现子宫增大大于停经月份,宫腔内见“蜂窝状”或“落雪状”杂乱回声区,局限于宫腔中央,排列紊乱,回声不均匀,“蜂窝状”无回声直径1mm-10余mm不等,以小“蜂窝”多见;不典型完全性葡萄胎则在杂乱回声内或其周边见大小不等不规则液性暗区。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可见到正常孕囊或停止发育的孕囊,变形的孕囊周边可见不规则杂乱回声夹杂小片状无回声,有的凸向孕囊内。动态观察,发现病变变化迅速,子宫腔张力较大,肌层往往菲薄。CDFI:于宫腔内异常回声区均不能探及彩色血流信号。附件区或直肠窝内囊肿则表现为包膜清晰、壁较薄、多房性,分隔呈车轮样,分隔上可探及彩色血流。若病变进犯肌层,则变现为肌层回声疏松,彩色血流极其丰富,RI:0.4-0.45。此外,超声对清宫术后的葡萄胎患者子宫复旧情况、有无复发及黄素囊肿消退情况均可做动态观察。

葡萄胎的超声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非典型葡萄胎往往诊断困难,分析本组6例误诊原因,部分性葡萄胎水泡样变不明显,与胚胎停止发育和过期流产者胎盘绒毛组织水泡样变极为相似,容易互相误诊,但仔细观察,仍可发现后者“水泡样”回声较为稀疏,且其内及周边可见较为丰富的彩色血流[2]。因此,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HCG),以提高超声诊断临床符合率。

参考文献

[1]贾江波.56例葡萄胎超声诊断分析.医药前沿.2012.6206-207.

[2]鲁红主编.妇科超声检查.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