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中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与消毒隔离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血液净化中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与消毒隔离管理措施

胡大华

安徽省天长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徽天长 239300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净化中心潜在安全隐患与消毒隔离管理措施方法:成立专门的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小组,针对日常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消毒隔离管理措施,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的安全性。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82例,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护理计划,对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消毒管理,并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的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结果:在消毒隔离管理措施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7%,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6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为76.2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24%,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水平,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安全隐患;消毒隔离;不良事件;满意度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82例,通过对患者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各数据间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其他器官性疾病、家族遗传史或心理障碍,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基本相同,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血液净化池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待遇较差,且工作内容繁琐,护理人员每日背负的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造成人员的缺失。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而言,其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水平有待提升,安全意识较差,无法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1]。一旦在具体操作环节中出现严重的失误,很容易引发各种医疗事故,对患者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损害了医院的名誉。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先进的医疗机械设备逐渐应用于医院临床治疗与诊断当中,为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不过,新设备的出现也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方法也更加复杂,增加了设备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此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进行沟通,没有及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上相关护理操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对医务人员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对护理人员产生排斥,无法主动配合医生开展各项治疗工作,医务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容易产生各种护患纠纷。另外,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在日常活动期间容易出现滑到、摔伤等不良事件。例如: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极易受到感染或引发其他并发症,身体免疫力较差,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精细护理,很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22消毒隔离管理措施

成立专门的消毒隔离小组,定期对血液净化中心内医疗用品进行消毒,严格按照医院内所规定的各项消毒指标进行检验,确保血液净化池中心消毒彻底。在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时,护理人员应控制消毒时间与次数,一般情况下,每次消毒时间为一小时,一天进行两次。利用检测仪器,对血液净化中心内各物品进行细菌检测,如:作台、桌椅;透析水、医疗设备等各项基础设施,加强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在对患有肝炎的患者进行检查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将患者单独安置在隔离间内,使用专门的透析器材进行治疗,事后将透析器材单独存放与管理,以免出现交叉感染。定期对血液净化中心内透析器材进行消毒与清理,并将其妥善安置,便于下去取用。此外,加大力度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透析设备的操作水平,及时纠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便于制定后期治疗方案[2]

1.3疗效判断标准

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实施消毒隔离管理措施前后,分别对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进行对比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则表示这种护理效果越明显。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在t、x2下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通过对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7%,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6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1 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比较(%

时间

例数

不良事件例数

发生率(%)

实施前

82

14

17.07

实施后

82

3

3.65

2.2通过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为76.2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24%,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2.

2 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82

34

28

20

76.25

对照组

82

50

30

2

98.24

讨论

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内重要的透析治疗场所,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内基础医疗用品进行消毒,可防止患者出现感染,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不过,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受到环境、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患者住院期间,往往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护患关系变得紧张,容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为避免上诉情况的发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3]。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力度,锻炼护理人员对新型医疗设备的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次研究表明,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7%,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6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采用消毒隔离管理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为76.2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24%,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被多数患者所接受,在临床医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灵芝.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其处理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4,08:101-102.

[2]谭磊,石庆芬.病毒性肝炎与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液净化的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7,22:103-104.

[3]韩淑晶.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9,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