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有效应对静脉炎发生的护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品管圈活动对有效应对静脉炎发生的护理实践

李翠翠 1 张丹 2 郭宏英(通讯作者)

(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01 )

【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有效应对静脉炎发生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7年5~9月在我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114例,将2017年2—4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5—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5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统计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3.6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59.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炎;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年龄偏大,大多数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血管状况相对较差。另外,由于患者使用的药物种类多,一些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神经内科患者极易发生静脉炎。我科自2017年5月开展了以“降低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9月在我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114例,男72例,女42例。年龄48~82岁。入选对象无外周血管病变和严重心肺疾病。将2017年2—4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静脉炎的发生率。将2017年5—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5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统计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QCC)小组 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由8名护士组成一个圈,由1名高年资护士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员中有护师3名,护士5名。活动时间为2017年5—9月,确定圈名“静心尽力”,尽心尽力提高输液质量。

1.2.2 主题选定 运用头脑风暴,鼓励圈员根据临床实际工作尽可能多地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列出备选题目,通过分析比较紧迫性、可行性等,最终确定以“降低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

1.2.3 拟定活动计划 圈员共同参与讨论,通过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确立活动周期自2017年5~9月,确定每个步骤实施的时间及责任人。

1.2.4 现状把握与要因分析

1.2.4.1 数据收集按INS的标准,静脉炎分为五级[1]。回顾性收集2017年5~9月静脉输液患者共114例,发生不同程度静脉炎的患者有59例,发生率为59.3% 。

1.2.4.2 要因分析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人、物、方法、环节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绘制鱼骨图(图1)。

1.2.5 制定并实施对策 圈员针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各自评价对策的可行性,并根据打分结果采取实施对策。合理选择血管 四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时,应选择静脉粗直、弹性好,局部皮肤完整、健侧肢体的较大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及静脉瓣。避免在同一肢体、同一静脉、同一部位长时间进行穿刺[2]。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引起对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3]。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合理改进操作技巧 在操作前用洗手液消毒。必要时穿刺前30min输液部位肢体热敷。在穿刺点上方10cm-15cm处扎止血带,压力10.7kPa-16kPa[4],扎止血带时间应<2min。静脉充盈不佳可采用悬臂法。手背静脉穿刺是嘱患者握空心拳,以15°~30°角针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针头在血管内尽量减少进针长度,可预防静脉炎[4]

1.2.5.1合理给药浓度和速度 静脉输入液体的PH和渗透压与药物剂量、溶液量和溶液性质有关。应根据说明书合理配置,保证药物充分溶解。输注高酸碱度、高渗透压的液体时,应减慢输液的滴速,并给予足够的稀释。对于静脉输血的患者建议另外建立外周通路,不使用留置针,这样可以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避免产生化学静脉炎。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减慢输液速度,对于创伤严重、失血、失液而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输注的等渗液体速度可加快,需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病人,每隔2~4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一次,以防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1.2.5.2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强的液体,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液体。同时输入几种药物时,可根据其理化性质中间输入生理盐水间隔。

1.2.5.3合理护理静脉留置针 输液过程中,可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1次/2h,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使用留置针时间,应隔天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对穿刺部位用碘伏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范围应超过5cm

[5],并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穿刺针固定可靠,防止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避免引起导管移动。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严格执行常规更换制度,套管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72h。

1.2.5.4合理管理营养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图1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5dd6324be8569_html_b9ea68c17055a431.jpg

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原因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5dd6324be8569_html_a9bc2899e137a26c.jpg

2.2 QCC活动有利于圈员能力提高通过本次Qcc活动,圈员在Qcc方法应用、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活动积极性、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

3小结

将“品管圈” 这一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圈员间的相互协作,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找出问题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6]。静脉炎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较为常见,但经过圈员几个月的努力,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并且通过边探讨边学习不但加强了我们圈员自身对静脉炎相关知识了解,也提高了科室其他人员对该知识的认知度。我们关注从预防到治疗每一细微环节,励志使静脉炎的发生率降至更低,并为护理及治疗静脉炎积攒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 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⑴:31.

[2]黄玉云,黎敏.脑外伤患者甘露醇输液的护理.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3):105-106.

[3]王艳.循征护理在甘露醇输注所致静脉损伤防护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25-27

[4]刘卓,李艳梅.静脉输液方法的改进与技巧.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268-269

[5]林华瑶,林石娣,谢秀琼.针密闭式输液系统在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05;26(3):231-232

[6] 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

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作者简介:李翠翠(1986-),女,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