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丁与 爱路韦联合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贺普丁与 爱路韦联合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观察

邓艳 徐军 * 通讯作者

华润武钢总医院感染科 湖北 武汉 430080

【摘要】:目的:观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临床效果的差异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可知,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减轻,因此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临床研究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Hepatitis B cirrhosis decompensatory period)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发生[1]。寻求治疗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选择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具体的报告内容如下文所示。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判定标准;(2)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甲胎蛋白检查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者;(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者;(3)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药物过敏者;(4)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及个人者;(5)存在明显沟通障碍者。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中,男17名,女18名,患者年龄59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63.01±0.12)岁。试验组中,男18名,女17名,患者年龄59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5±0.0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包括一般性保肝、抗肝纤维化以及利尿等。试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采用的药物为(1)贺普丁(拉米夫定片)(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81)口服治疗,0.1g/次,1次/d。(2)爱路韦(阿德福韦酯胶囊)(生产企业: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782),口服治疗,10mg/次,1次/d。(3)恩替卡韦胶囊(生产企业: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31)口服治疗,0.5mg/次,1次/d。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性。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减轻,临床检查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综合改善60%到79%之间;显效:患者病情明显减轻,临床检查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改善80%以上。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效果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治疗后,常规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62.86%,试验组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指患者伴随门脉高压,但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且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的时期。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其肝脏仍然可以承担身体的机能需求。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多数是十分缓慢的,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具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因此往往具有一个相对较长的代偿期,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代偿期的肝硬化,并控制患者病程的进展,就有可能使患者长期处于代偿的阶段。但若不及时治疗将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引发肝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研究恰当的治疗方法帮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此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获得患者的信赖。

临床常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以一般性保肝、抗肝纤维化以及利尿等主。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若长期应用该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易使药效降低,另外易引起皮疹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2-3],导致疗效整体欠佳,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应用一般性保肝、抗肝纤维化以及利尿的药物无法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与之相比,近年来,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胶囊、恩替卡韦胶囊等,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阻断病毒DNA的合成,有效控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且刺激性小,安全性高。拉米夫定片主要适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胶囊是一种口服抗病毒药,也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即阿德福韦二磷酸盐,并通过两种方式来抑制患者体内的HBV DNA多聚酶(逆转录酶),一是与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二是整合到病毒DNA后引起DNA链延长终止;因此阿德福韦酯胶囊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耐药性以及交叉耐药性。恩替卡韦胶囊,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这是因为它能够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三磷酸盐在细胞内的半衰期为15小时,并且通过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因此,使用本种药物对乙肝病毒(HBV)多聚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方面得到了一定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因此,根据本研究的显示表明,采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效率达94.29%,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雪华,李仲平.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365-369.

]杜韶波,肖丽梅,张伟等.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 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3):51-52.

涂燕云,陈海艳,刘旭东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460-464.

通讯作者简介姓名:徐军,职称:主管护师 ,单位:华润武钢总医院感染科。 邮编430080。邮箱:7100401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