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符艳艳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500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健康教育测评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健康教育测评结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心悸梗死是心脑血管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而不断发展,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1],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2.1±1.3)岁;研究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2.2±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研究要求。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心肌梗死的诊断要求。

排除标准: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或患者家属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者有精神病家族史。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有基础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医嘱护理等。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基本情况以及病情程度制定相适合的护理方案,以时间为基础线将患者入院后检查时间、诊断时间、健康教育、治疗方案、用药方式、饮食计划、运动指导以及出院计划等进行详细规划,且在每项护理环节中设置护理效果记录,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根据实际评价情况进行护理指导,分析评价情况,如护理中出现不适情况需要及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62例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健康教育测评情况,使用自制健康教育测评表检测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佳,分组计算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分组计算护理满意度后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5dd4b0c679e4c_html_75fd10809228c824.png ±s)、(%),以t、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62例患者护理后住院天数,卧床天数以及健康教育测评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健康教育测评结果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62例患者护理后住院天数,卧床天数以及健康教育测评情况对比(5dd4b0c679e4c_html_75fd10809228c824.png ±s)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

卧床天数

健康教育测评

研究组

31

20.3±3.5

2.3±0.8

95.4±1.5

对照组

31

29.8±4.1

4.9±1.2

76.3±1.1

t

9.811

10.037

57.171

P

0.000

0.000

0.000

2.2对比6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

研究组3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的有17例,基本满意的有13例,不满意的有1例,总满意例数为30例,总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3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的有13例,基本满意的有12例,不满意的有6例,总满意例数为25例,总满意率为80.6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统计后经统计学计算分析可得x²=4.026,P=0.04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疼痛等,如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很容易造成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常规护理措施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2],因此,提升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质量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路径在实际应用中也越来越成熟,其在实际应用中以时间为基础轴,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3],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及评价表格,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促进患者自律能力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4]

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健康教育测评结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替身患者治疗速度,减少患者治疗中住院天数,加快患者下床时间,提升健康教育质量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综上可知,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书香.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1):152-152.

[2] 高新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天津护理, 2016, 24(4):319-320.

[3] 翟敏, 刘相苗.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9):170-170.

[4] 赵长存.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2):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