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3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缪雪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25),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试验组,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行预见性护理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状况较行常规护理患者显著更低,组间差异具可比性(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出现状况,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redic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Fif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to May 20, 2017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25). The sexual care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nursing mode was appli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predictive ca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outine care patien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comparable (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help patients to relieve p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very significant,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pplication value

目前我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方式之一为静脉溶栓治疗,但采取此种方法治疗会存有一部分的并发症[1],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影响。本文主要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25),对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处于46-73岁,平均年龄(58.42±3.25)岁;试验组患者中有16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位于48-75岁,平均年龄(61.28±3.28)岁。所选取得研究对象在上述一般资料间不具可比性,此项研究已经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

1.1.1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出现

<6h,(4)年龄≥18岁,(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排除标准:属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规定的溶栓禁忌症。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确诊后,遵照医嘱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严密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选取的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行预见性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讲解此病的原理,积极鼓励患者,提高患者对自己恢复的强烈意识;(2)前期准备:患者在急诊科即进行采血,静脉通路的开通,病房护理人员在急诊科电话通知时即将相关药物准备齐全,患者到病房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遵守医嘱溶栓药物调配好,确保溶栓治疗的过程顺利;(3)预防并发症:在溶栓过程中较易出现出血现象,医护人员应及时采血进行送检,严密观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神经功能等进行严密观测,避免脑水肿及脑出血的发生;及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避免出现压疮现象;溶栓24小时内尽量避免导尿管的留置,安置时动作轻柔;加强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加强翻身、拍背,避免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比所选患者出现出血、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的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选研究对象的并发症状况采用计数数据(n,%)表示,行X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具可比性,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对以上涉及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状况对比 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后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概率为 8.00%(2/25)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的24.00%(6/25),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状况对比(n,%)

组别

(n=25)

出血

压疮

口腔感染

肺部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并发症出现率

试验组

1(4.00%)

0(0.00%)

0(0.00%)

1(4.00%)

0(0.00%)

8%(2/25)*

对照组

2(8.00%)

1(4.00%)

1(4.00%)

1(4.00%)

1(4.00%)

24%(6/25)

注:*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主要是患者脑部缺血的部位,此部位会伴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增重,其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对患者生命的挽回举足轻重[2]。静脉溶栓治疗通常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具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对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加行预见性护理时,可显著的减少危险因素的存在,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预见性护理主要对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须具有较高的预见性,需主动的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危机因素,主动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充足的治疗前准备工作、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有效预防等方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较急、发展较为迅速,因患者病情的干扰,偶有机体功能障碍存在,故患者呈现出消极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安慰缓解患者的悲观、焦虑的情绪,帮助患者一起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与医护人员的治疗进行配合。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神经功能的监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的变化具有较好的判断作用。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肺部感染、口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3],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预见措施,帮助患者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出现。

本文主要利用对比分析的形式,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时,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时,患者并发症出现的状况。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显著较对照组患者的低,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研究结果发现,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出现状况,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建荣.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834-3835.

[2]杨卓群.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20-5121.

[3]林喜华,赖江明,陈银花.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