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符令波

益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 益阳 41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接收的56例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进行分组比对,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循证组行循证护理指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收集循证组和对照组的有关资料,并且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GC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循证组GCS评分(9.24±3.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73)分,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27例(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71.4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行循证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

急性脑梗塞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脑内动脉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狭窄,甚至彻底关闭的病症,导致患者组织并无良好的血氧供应,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反应[1]。因此,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采取有效而又及时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伴有昏迷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需要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接收的56例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进行分组比对,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其中,循证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65.47±8.05)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65.75±8.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并无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护理方法

循证组行循证护理指导。首先,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系统培训和指导,并且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的工作经验,采取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循证问题,如何帮助患者的快速恢复和苏醒,随后结合循证问题查找资料和有关文献,搜索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昏迷、循证护理等,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以此为基础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其次,实施护理方案。由于该类疾病一旦发生具有发病急促以及进展快速的特点,容易增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进展,对于心理负担沉重的患者而言,积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采取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此外,还需要给予溶栓、脱水等常规处理,进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但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体征监测,增加查房次数和频率。同时,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此时患者的吞咽反射机制丧失,将会导致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难以顺利排出,容易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口鼻腔的护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患者卧床时需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且给予雾化药物以及叩背等一系列处理,进而促进痰液的排出。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按照医嘱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护理。

1.3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循证组和对照组的有关资料,并且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两组临床研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显著至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GCS评分

护理前循证组的GCS评分(5.11±1.48)分,对照组为(5.21±1.66)分,T值=0.238,P值=0.813,两组护理前的GC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循证组GCS评分(9.24±3.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73)分,T值=2.666,P值=0.010,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27例(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71.4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1:

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组

例数

比较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循证组

28

16(57.14%)

11(39.29%)

1(3.57%)

27(96.43%)

对照组

28

8(28.57%)

12(42.86%)

8(28.57%)

20(71.43%)

卡方值

- -

- -

- -

- -

6.487

P值

- -

- -

- -

- -

0.011

3讨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项十分完善而又全面的护理体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循证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查找有关文献和治疗,进而制定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护理方案和计划。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一旦发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将会引发昏迷症状,此时,通过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意识[3-4]。经过本次研究得出:循证组GCS评分(9.24±3.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73)分,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27例(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71.4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通过对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行循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值得临床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曹晔. 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干预作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4):24-25.

[2]巴哈尔古丽,阿米娜·阿卜拉. 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6):74-75.

[3]韩银风. 全程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4):128-129.

[4]赵秋红. 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应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2):1544-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