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刘佳

黑龙江盛京皮肤病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选取49例作研究对象,遵照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情实施相应中医内科治疗,并记录其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局,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患者共49例,基本痊愈者40例,好转者7例,无效者2例,其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5.92%,基本痊愈率是81.63%;②本组患者治疗前的尿蛋白总量是(2.31±0.42)g/d,与治疗后的(0.49±0.08)g/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98,P=0.000)。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荐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基本痊愈率

肾病综合征作为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因多种肾小球病症引发的,以血浆蛋白减少、大量蛋白尿、血脂升高、水肿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对个体健康状态的影响较大。根据其发作原因,可将肾病综合征分成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病因复杂,且病情严重,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有限,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紊乱等,若不加以控制则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探索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几年来,中医学地位日渐升高,越来越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将目光转向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中医学者对于本病主要按照辨证论治方式进行内科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笔者对一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实行中医内科治疗,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49例,纳入时间是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经临床症状检查、病史询问等发现其每日蛋白尿均超过3.5g、血浆白蛋白少于30g/L,且有程度不等的水肿、血脂升高等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②参与本研究前2周未接受相关治疗,以保证本次研究结果准确性;③本组患者病历资料等均完整无缺;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肾病综合征;②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中医内科治疗,即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施药治疗:①脾肺气虚湿盛患者有气短乏力、脉弱、腹胀水肿、舌淡苔白等中医征象,应采用补气健脾利水渗湿方法治疗,中药方剂为:生黄芪20g,薏苡仁30g,山药30g,焦白术15g,炙党参15g,大腹皮15g,防己10g。②脾肾阳虚水泛患者存在面黄、水肿、腰膝酸软、尿少、舌体胖润、苔白、脉沉细弱等中医征象,治疗时应对脾肾进行行水化气、温补等治疗,中药方剂为茯苓15g,焦白术15g,益母草15g,山药40g,仙灵脾15g,熟附片10g,泽泻10g,菟丝子20g,补骨脂10g。对于严重水肿者,可增加生姜皮、陈皮、桑白皮和茯苓皮等药材进行消肿利水治疗,有血药者可实行常规激素治疗。中药方剂均以清水煎熬,取汁300ml,温服,每日2剂,单剂150ml。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评估其整体治疗效果:①血脂升高、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消失,尿蛋白总量在0.12g/d以下,胆固醇不足5.6mmol/L,血清蛋白高于35g/L,且肾功能恢复正常,视为基本痊愈;②血脂升高、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改善,尿蛋白总量在0.13~0.5g/d范围内,视为好转;③血脂升高、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无变化,且尿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整体治疗有效率=(基本痊愈+好转)/总人数´100%;基本治愈率=基本治愈者/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行c2检验。

结果

2.1 观察本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共49例,基本痊愈者40例,好转者7例,无效者2例,其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5.92%,基本痊愈率是81.63%。

2.1 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总量变化

本组患者治疗前的尿蛋白总量是(2.31±0.42)g/d,治疗后的尿蛋白总量是(0.49±0.08)g/d,其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98,P=0.000)。

讨论

在中医学中,肾病综合征属于“腰痛”、“水肿”范畴中,在临床上的发病机制为:肺部受风邪侵蚀而失宣降,引发风水证;肾功能因脾虚下降而引发水肿(肾脏为水脏,肾虚可影响肾功能,出现水肿体征);病程迁延者,脉络受侵而引发瘀血、水肿。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其中本虚指的是“脾、肾、肺”三个脏器虚弱,标实指的是人体有湿瘀症状

[2~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基本上不会单独出现,而以肾虚、脾虚等互相掺杂为主,但因病因不同等出现主次症状,比如偏脾虚、偏肾虚等。其中,同时存在湿瘀者,往往互为因果,且存在密切关系[4]。此外,本病严重者还可出现虚实夹杂、标本同现等情况。因此,临床医师应严格遵循“辨证论治”方法,准确把握主次予以治疗。

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5~6],已有多名医学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中医内科治疗,但因本病存在迁延不愈、病机复杂情况,要求遵从“辨证论治”原则,施药前注意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笔者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即对患者实行中医内科治疗:可根据其临床症状准确辩证,并据此采取相关中药方剂治疗,其中水肿严重者还应在原来方剂基础上添加生姜皮、陈皮、桑白皮和茯苓皮等药材加强消肿治疗,以确保方剂合理,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本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5.92%,基本痊愈率是81.63%,均在80%以上,且与詹恬恬等[8]研究结果一致,治疗后的尿蛋白总量是(0.49±0.08)g/d,低于治疗前的(2.31±0.42)g/d,可见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优势明显,在控制病情、缓解尿蛋白症状方面效果突出,推荐应用。

综上: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肯定,基本痊愈率较高,但仍有上升空间,未来应加强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琳, 米齐悦, 占永立,等.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 17(7):640-641.

[2] 彭文禹, 韩姗姗, 杨静,等. 二天汤防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缓解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08):38-41.

[3] 张云, 黄云芳, 甘文渊,等. 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Meta分析[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 17(09):33-38.

[4] 李佳. 晋东南地区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32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 17(10):916-917.

[5] 郑栓,郑建国,王东海. 益气温阳补肾汤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 L-8、I L-13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7, 38(12):1664-1667.

[6] 詹恬恬, 周圆, 姚东升,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7, 49(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