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清 C-反应蛋白、 WBC水平检验应用在小儿发热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分析血清 C-反应蛋白、 WBC水平检验应用在小儿发热诊断中的价值

1陈俊伶, 2武成闯(通讯作者)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2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WBC水平检验应用在小儿发热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热类型分成X组(40例细菌感染)、Y组(29例病毒感染)和Z组(21风湿性疾病),再选取同期范围内的健康儿童30人作为对照组,检验三组儿童C-反应蛋白、WBC水平,并做记录以供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C-反应蛋白、WBC均显示为阴性,X组均显阳性的占87.50%,Y组均显阴性的占比96.55%,Z组C-反应蛋白阳性、WBC阴性占比76.19%;X组WBC水平高于其他三组,X、Z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另外两组,Z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X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WBC水平检验在小儿发热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C-反应蛋白;WBC;小儿发热检验

发热是常见临床症状,因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外有致热源导致。机体受到外界病菌感染后,免疫系统开始针对病菌运作,极易发生发热情况,判断病菌感染种类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近年来,C-反应蛋白、WBC检验的准确度随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提高,效率也有显著提升,结合检验结果和临床经验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感染类型[1]。本次研究就血清C-反应蛋白、WBC水平检验的结果,分析其在发热诊断中的价值,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情况均符合现代医学标准,并以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影响,研究在充分征得患儿和患儿家庭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9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47例,女性患儿43例,年龄在1-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3.59)岁。按照患儿患病类型分为X、Y、Z三组,信息如下:

X组:40例细菌感染,年龄在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1±2.93)岁。

Y组:29例病毒感染,年龄在1-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2.81)岁。

Z组:21例风湿性疾病,年龄在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4±3.05)岁。

选取患儿患病时间同期的健康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在3-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2.73)岁。

四组研究儿童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方法

采集患儿全血标本,分别做C-反应蛋白和WBC检验,并做记录。

C-反应蛋白检测使用韩国i- CHROMATM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

WBC计数选用希森美康5000血细胞分析仪。

1.3 判断标准

C-反应蛋白:阳性,水平高于3.0mg/L(包括3.0mg/L),阴性,水平低于3.0mg/L。

WBC:阳性,水平高于9.5×109/L(包括9.5×109/L),阴性,水平低于9.5×109/L。

比较四组C-反应蛋白和WBC检测结果,并做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代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以(5dcbfea913df1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四组小儿C-反应蛋白和WBC检测结果数据,发现X组WBC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X、Z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另外两组(P<0.05),Z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X组(P<0.05);WBC水平,Y、Z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反应蛋白水平,Y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细比较信息见表1。

1 C-反应蛋白和WBC水平数据表(5dcbfea913df1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水平(mg/L)

WBC水平(×109/L)

对照组

30

1.34±0.05

6.17±2.09

X

40

24.93±3.86 #

15.36±4.36 #

Y

29

1.39±0.06

6.26±2.11

Z

21

101.43±13.52 #

5.92±2.23

#代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数据判定小儿C-反应蛋白、WBC指标阴性、阳性分类,对照组儿童C-反应蛋白、WBC均显示为阴性,X组均显阳性的占87.50%,Y组均显阴性的占比96.55%,Z组C-反应蛋白阳性、WBC阴性占比76.19%。详细比较信息见表2、3。

2 C-反应蛋白阳性 [n,(%)]

组别

例数

WBC阳性

WBC阴性

对照组

30

0

0

X

40

35(87.50%)

0

Y

29

0

1(3.45%)

Z

21

5(23.81%)

17(76.19%)

3 C-反应蛋白阴性 [n,(%)]

组别

例数

WBC阳性

WBC阴性

对照组

30

0

30(100%)

X

40

5(12.50%)

0

Y

29

0

28(96.55%)

Z

21

0

0

讨论

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可为感染性发热也可为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入侵诱发,病原体多是细菌类物质,非感染性发热则是人体损伤修复或是内部系统出现紊乱导致[2]。发热的临床治疗需要正确的判断发热机理,针对致病因素对症用药治疗,过程中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

传统的检查是病原体检验,可是该检查方式存在着诸多缺点,尤其是效率极低的问题,极大程度的延长了治疗周期,不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且准确度不高,因检验结果而出现用药失误的情况屡见不鲜[3]。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做出改善。

C-反应蛋白、WBC检验是如今临床检验中使用较多的方法,C-反应蛋白、WBC是人体血清中的重要物质,检验结果较为准确,而且效率高。不过需要注意,WBC的数据会随着患者身体状态变化而发生改变,不能单一作为参考数据,必须辅以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作为判断依据[4]

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发热种类不同,C-反应蛋白、WBC检验结果会有明显差异,能够帮助诊断医师及时对小儿发热情况做出判断,并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C-反应蛋白、WBC水平检验在小儿发热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武亚萍. 血清C-反应蛋白及WBC水平检验诊断小儿发热的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 7(4):32-33.

齐孟瑚.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05):69-71+75.

程琳. 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4):177-178.

邱才栋,江怀龙. 血清PCT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 26(2):54-56.

通讯作者:武成闯,邮箱:815371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