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效果探究

尤惠琴 陈扬眉 郑彩霞 李普明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 362600

【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生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血透准备、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服务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开展并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类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机体各项生理机能均受到一定影响,因而在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时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也对血液透析护理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近年来在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对各类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本次研究纳入部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就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37例,年龄42~75岁,平均(53.68±4.69)岁。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完善病情评估及入院宣教,严密监护生命体征,遵医嘱协助患者开展血液透析质量,同时就血液透析前后的体质量进行记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纳入包括护士长在内的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经验在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既往血液透析护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血液透析的主要风险事件,并通过组内讨论、文献查询的方式制定风险护理方案。

②风险管理培训:定期对纳入小组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及综合素养的培训,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规范护理操作的流程,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机的准备、检查、管路预冲,动静脉内瘘穿刺,上下机等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须熟练掌握各流程,同时明确护理风险。

③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以现有的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护理实践中的具体风险情况,定制符合血液透析护理特点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在不断的护理工作中进行完善。

④加强护患沟通:血液透析治疗是一项持续性的过程,因而护理人员须重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获取患者的信任,同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耐心听取患者的诉求及意见,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为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

1.3、观察指标

1.3.1、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开展血液透析护理干预期间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新发感染、休克、静脉血肿、血栓、空气栓塞等。

1.3.2、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操作不当、应变能力差、护理投诉等。

1.3.3、护理质量评定[2]:采用院内护理质量评定量表,从护理操作、血透准备、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护理质量的评定,各指标的分值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13%,参照组为23.08%,研究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比较(例 %)

组别

新发感染

休克

静脉血肿

血栓

空气栓塞

总发生率

研究组/39

1(2.56)

0(0.00)

1(2.56)

0(0.00)

0(0.00)

2(5.13)

参照组/39

3(7.69)

1(2.56)

2(5.13)

2(5.13)

1(2.56)

9(23.08)

c2

14.247

P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干预期间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6%,参照组为17.95%,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

组别

操作不当

应变能力差

护理投诉

总发生率

研究组/39

0(0.00)

1(2.56)

0(0.00)

1(2.56)

参照组/39

3(7.69)

2(5.13)

2(5.13)

7(17.95)

c2

9.524

P

<0.05

2.3、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比较: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血透准备、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比较(分 `x±s)

组别

护理操作

血透准备

健康教育

安全管理

研究组/39

94.17±2.39

97.05±0.78

97.32±0.69

96.27±1.38

参照组/39

89.77±3.06

94.13±1.05

92.48±1.28

88.52±2.14

t

4.569

3.218

6.751

7.945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服务较之普通病房具有较大的差异,护理风险高、难度大、可变因素多,同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机体耐受能力较差,发生合并症的风险较高,因而在血液透析护理服务中开展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价值,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以明确护理服务中的主要风险为基础,结合现有护理内容,进行优化制定出以风险预防、控制及处理为中心的护理方案,同时重视护理人员的综合化培训,提升综合素养,在日常护理中重视护患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以确保护理服务更为贴合患者个体化需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并发症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同时护理质量中护理操作、血透准备、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开展风险护理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对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开展。

参考文献

[1]葛加红.护理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694-3695.

[2]李育霞.细节管理在提高血透室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3): 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