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伦理基本原则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0
/ 4

摘 要:新的消费伦理认为,消费必须服从人的发展这一质的规定性,必须受制于生产制约这一量的规定性。它要求节俭而适度,要求实现精神消费与物质的统一,要求有利于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生产社会与消费社会特征并存。消费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是十亿农民搞饭吃,为生存而忙碌,进行着实用性消费;另一方面是奢侈浪费的公款消费、钱多得花不出去的大款级消费和享乐型高消费。而后者的发展已造成人的精神缺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因此,必须以新的消费伦理基本原则来指导人们进行合理消费。
  关键词:消费伦理  基本原则  指导消费  合理消费   

Concerning some thinking that consum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thics

Summary:The new consumption ethics think that consume the provision that must obey the person to develop this quality, must be under the yoke of to produce the check and supervision provision of this quantity.It have thrifty request but moderation, request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consumption and materials to unify, request to be advantageous to the ecosystem bala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Currently the our country is being placed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iod, producing the society and the consumerist characteristics keep both.Consume realm is of outstanding antinomy is, is 1,000,000,000 farmers to make the rice to eat on the other hand, for the existence but busy, carry on the function consumption;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extravagant wasted public funds consume, money has to spend much not to go out of big style class consume and seek pleasant a high consumption.And then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resulted in the person''''s spirit imperfection and social valueses corrupt.Therefore, must guide the people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consumption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new consumption ethics.
Keyword:Consume the ethics  Basic principle  Guide the consumption Reasonable consumption

纵观中西方伦理学史,对消费的伦理评价自古有之,但十分明确地提出合乎道德的消费和消费伦理,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才有的事。目前理论界对过度消费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探索较多,而从伦理这一向度对消费模式提出异议,并不为理论界所重视。对以合理消费为核心的消费伦理有了明确界定后,如何让人们在现实消费中做出明智选择,还必须界定消费伦理原则。

一、适度消费的原则

所谓适度消费,其一是指消费水平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收入水平,避免超前消费。前者可称为自然标准,后者可称为经济标准;二是指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为基础,不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与个人生理承载能力,在不降低消费水平的前提下,排除多余消费。
(一)经济标准
这可以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来衡量。
从整个社会来说,消费水平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和消费品的总供给能力。生产力水平发展状况,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设计、建立或选择消费模式的基础。众所周知,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由此带来整个生活消费的差别,导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差别,即使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其消费水平也会不同。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消费水平的差距主要就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从单个人来说,消费水平应当与个人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过实际支付能力。从长期来看,一般应该按照“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消费规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收入,但如果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消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无论对一个国家来说不是对个人来说,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过度消费,也要反对过分节约。过分节约的低消费虽然减少了消费中的物质消耗,但降低了生活水平,抑制了生活情趣,不利于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而且,小农经济时代的低消费还耗费了更多时间,如果把时间作为资源、计入成本,那么,这种消费实际上并不经济。
过度消费是超出了人自身正当需要的消费,实际上也并没有提高消费水平或增进消费效果,但却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它本质上只是满足了一些不合理的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过度消费目前主要表现在:讲排场消费,超出饮食量的酒席应酬的消费,频繁而不断升级的礼品;受误导的消费,特别是受广告误导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满足占有欲的消费,只是为购买而购买;攀比性消费,只是为了与人家比,不甘落人后……以上种种类型,实际上都是浪费性的。固然,过度的多余消费可以为企业产品找到出路,会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对社会消费总效益没有增进的生产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多余消费促进的经济发展也是暂时的,而不是可持续的发展。
(二)自然标准
从自然角度来分析,消费是否适度可从下面两方面来衡量。
从人类总体角度来说,适应消费原则要求人类把消费需求的水平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承载力是用以限制发展的一个最常用的一个概念。承载力最早在生态学中用以衡量某一特定地域维持某一物种最大个体数目的潜力。现在则广泛用于说明环境或生态系统承受发展和特定活动能力的最大限度。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既取决于人口的多少,也取决于人均使用或消费能源扩其他资源的多少。人类对这种承载能力可以借助于技术而增大,但往往是以减少生物多样性繁殖或生态功能为代价的,然而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将其无限地增大。这一极限取决于自然系统自身的更新或废弃物的安全吸收。除非人口对资源需求的水平能降到地球的承载能力以内,否则,人类生存持续性是不可以保持的。而且,“如果我们将管理其他物种时所寻求的法则用于管理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就应努力在我们的总影响与我们估计地球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之间留下一个比较大的安全间隙。因为,我们知道存在着这样的极限,但我们并不能肯定,究竟准确在哪一点上我们就可能达到这些极限,这个问题就变得更为主要。更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不仅仅是在寻求生存,而且是要让几十亿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人与自然的矛盾一直存在,只是到了近代工业化以后,这一矛盾日趋复杂和尖锐,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自氧层的破坏、物种灭绝等各种危机都表明目前世界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有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从人类个体角度上说,适度消费原则要求坚持以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作为目标,逐步减少无意义消费和有害消费——即对人类健康生存没有有益作用甚至有害的消费。比如香烟消费,以及在发达国家出现的过度营养和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愚昧消费等。这一点目前在发达国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无意义消费和有害消费主要就在发达国家。实际上,减少上述消费绝不会降低其实际生活质量。

二、公平消费的原则

公平消费主要是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明确指出,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存在着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两种公平原则,从内容上看,公平消费也存在着代内公平消费与代际公平消费。
(一)代内公平消费
代内公平消费要求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消费不能以损害别的国家和地区为代价。展开来说,就是一个国家范围内,地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在国际范围内,国家利益必须服从全球利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和消费的自由,但在“只有一个”的地球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无限的自由,都必须以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危害作为保证。在环境和资源都有限的前提下,任何一个自由主义的发展与消费行动都有可能对周围产生不可低估的副作用。在国与国之间,代内公平消费的关键是在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消灭贫富两极分化。因为,全球资源和环境恶化的根本起因,有富裕者为求最大利润和奢侈享受而滥用资源,也有贫困地区为求温饱而不得不掠夺性利用资源。在一国内部,代内公平消费应该体现在提倡面向全体公民的消费,不鼓励或限制少数人的高消费、超前消费、挥霍消费及畸形消费。就中国现状来看,国家应该从“鼓励一部份人富裕”(这是市场机制)转向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消费(这是政府行为)。
(二)代际公平消费
代际公平消费,要求当代人自觉担当起在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与消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责任。因为资源的代际分配与消费中,本代人同后代人相比,处于一种唯一的无竞争的地位,后代人只能接受其前辈遗留下来的既成的资源环境。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来说,本代人利用了,下代人就无法利用。如果本代人在利用消费资源的时候,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而对后代人造成遗患,或者由于过量使用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使用消费资源的权利,对后代人的生存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消极影响。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如果由于本代人在消费时采用不适当的方式,破坏了可再生资源持续繁衍和成长的条件,也会对后代人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后代人只好先吞下前人留下的“苦果”。这些“苦果”可能会在后来的治理中得到消除(尽管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有些却无法加以解决。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存在一个代际消费不公问题。



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消费结构中不断提高精神消费比重,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有机统一。人们的消费行为通过各项消费支出表现出来,由此形成了人们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不同的消费资料的消费所形成的比例和组成关系。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居民阶层消费结构的差别和不同发展阶段上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以表明这些国家、地区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如果说高消费主要属于发达国家消费特征的话,那么消费结构不合理是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问题。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享受型、攀比型、形式化的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例如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过分追求时尚、频繁更换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发展中国家过分的人情消费、各种迷信等愚昧消费。还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存在的最不合理的消费——香烟消费。
合理的消费结构要求反映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即在总体消费中,增大精神文化消费比重;在物质消费中,增大绿色产品的消费比例,把对环境有害的各种消费控制在最低限度;生存资料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等等。特别要注意在消费结构中不断增加精神消费比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要求,是建立未来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物质消费增加的同时增加精神消费,并不断提高精神消费比例,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各项消费活动,提高消费中高层次精神文化的含量,以建立一个崇高的精神基础。精神消费主要通过教育类、知识类、文化类、科技类的消费,加强对社会发展的道德关怀和人文思考,确立和维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并真切地关注社会发展的人文性、价值性,使人类个体增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类社会提高发展的文化含量和人文品格,这才真正做到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发展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不但包括生理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及道德健康,这就把健康的概念从单纯的医学、卫生概念扩展为包括人的精神状况的综合概念。因此,在满足了日常生活的需要之外去追求过多的奢侈品,不但降低了人的生存境界,使人变得片面和畸形发展,使人沦为物质的奴隶,而且也绝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增加精神消费,开发这些巨大的精神潜能,将会日益丰富人类对生命意义的体验,深化人类对生存价值的认识,并且为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形成非凡的智慧、强大的道德支柱和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四、科学消费的原则

用科学知识来指导规范消费,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是合理消费的又一内容。消费方式即人们在消费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它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的选择和要求表现出来。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是指一种既有利于社会成员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情趣,并且消费行为不至于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浪费的消费方式。如在食物上从一味追求精细、高档珍稀食物向追求营养平衡、防止污染物质进入人体方面转化;在住宅消费上,从追求室内豪华装饰到重视住户的通风采光、减少建筑材料的污染辐射作用、避免家庭消费活动对室外空气污染方面转化;在服饰消费上,从追求高档、华贵、时髦的同时更加重视美观、适用、自然、更多选择生态服饰方面转化;在“行”上,更多的选择节能型和无公害型的绿色交通工具等。

五、和谐消费的原则

和谐消费原则要求从消费的角度来建立一种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纯的生态发展,而是要达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一个重要口号: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实践证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绝不是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统一的、平等的。
  总之,从人类消费活动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消费既是一种自然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一方面,人类的消费行为两头连接自然;既向自然索取,又向自然排放。索取不合理会浪费资源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排放不合理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消费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公平与否、适度与否直接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公平消费、过度消费都会引起一系列社会反应,甚至引发重大社会问题。合理消费要将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看成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消费主体在其消费过程中应从保护人类共同的消费环境出发,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从真正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出发,通过前述的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科学消费,以达到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龙.《新世纪消费伦理》[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P12—P19
[2]李云红.《浅析现代人的消费观》[J] .生产力研究. 2004年第4期


[3]周江林.《提高消费水平的策略》[J].企业研究.2005年第10期
[4]王一如.《建构消费新理念的有效途径》[J].民营视界.2005年第1期
[5]李进达.《新消费理念的劣势分析》[J] .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5年第18期
[6]周江林.《中国消费资源现状》[J]. 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
[7]张双富.《中国人的消费伦理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5—P8
[8]赵丽金.《消费伦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22—P28
[9]刘思友.《现代社会需要的消费观》[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2期
[10]邵子东.《新消费理念的经济意义》[J]. 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5期
[11]袁飞平.《中西消费伦理大观》[J].经济管理.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