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不只有花有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1

作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生态城市以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实现资源消耗与再生的平衡而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在近日召开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提醒,不要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目的,简单地增加绿地,以免适得其反,陷入“生态城市”建设误区。

  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而建设的,它可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避免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森林被砍伐、湖泊被填埋等所造成的毁灭性损害。专家认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环境,但现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试点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不消除认识和建设方面的一些误区,生态城市建设必然受到挫折,甚至有可能影响城市的正常建设和发展。

  专家们指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误认为“花园城市”就是生态城市。专家指出,单纯追求自然环境的美化,以建设花园城市为目标,简单地增加绿地是不行的。这种绿化一般不能保证草皮的生态功能,还会使本地植物的生长空间受到影响,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本地环境质量。二是排除城市内部资源的再生。建设“生态城市”最关键的就是必须做到城市内部资源的再生。现在,不发达地区往往成为发达地区的“垃圾站”和资源供应地,使不发达地区不仅经济不发达,更成为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发达地区利用不发达地区的廉价资源同时向不发达地区倾倒垃圾,且不主动帮助不发达地区解决环境问题,使得不发达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较好而把城市内部资源再生排除在外的地区,绝不意味它们已建成了“生态城市”。三是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混为一谈。“绿地”或“绿化”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但传统的“绿地”往往只是注重面积指标和服务半径,使“绿地”常常只能处于交通和建筑规划后填空插缝的消极地位,因而不能在生态意义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内的一种战术回应,其含义远较“绿化”更广泛和深刻,它更多地与生态系统、大地景观、整体和谐、集约高效等概念相联系。

  对于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专家建议,我国建筑师应尝试着将新的生态技术运用到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提倡采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新型能源;使用可再生材料;建设具有“智能性”的生态建筑。大量利用现代科技的全部潜力制造高效节能的、对环境不生产污染或污染很少的新型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