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研究及影响迁移的非语言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3
/ 2

摘 要: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层面上都存在着迁移;这篇文章通过系统地对比分析语言的迁移现象及影响迁移的非语言因素, 使教师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中英文语言及文化的异同, 尽可能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避免负迁移。

关键词:语言迁移; 二语习得; 对比分析; 非语言因素

Abstract: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 cannot be overlooked.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 phonological, lexical, syntactic, and textual and pragmatic levels. This paper will systematically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non- language elements affecting language transfer, which can help teachers combin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nd cultures better, stimulating their students’ positive transfer and avoiding their negative transfer in learning.

Key words: language transfer; L2 acquisi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non-linguistic elements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人们受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别的影响通常把母语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历史背景带入其中, 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语言学称之为语言迁移现象(Language Transfer Phenomenon)。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母语(L 1) 的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同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似或相同, 学习者可以将这种相似或相同运用到二语学习过程当中, 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母语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同第二语言有着根本的不同, 如将这些规则和习惯运用到二语习得中去就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和干扰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及影响迁移的非语言因素.

一、 常见的英汉语言迁移现象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的情况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所产生迁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迁移影响着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现简单说明如下:
(一) 语音层次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发音和规则上及形式上是有着根本的分歧的. 汉语的韵母19个,生母21个,英语的元音20个,辅音28个,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汉语中没有象英语中那样的辅音群,汉语的声母之间总存在一个韵母,学生在读英语时,总习惯在辅音簇之间加一个元音; 2)英语单词常以辅音结尾,而汉语单词则主要以韵母和n/ng结尾,因而中国学生读英语单词时习惯在辅音后面加上一个元音。而两种语言中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则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发音。由于汉语中也有诸如/p/和/b/以及/ t / 的音,他们就很容易学会发英语当中的/p/和/b/以及/ t / ,但是老师也应强调这些音在英语和汉语中并不能等同起来。
(二)词汇层次
由于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两种语言的词汇意义也有很大差异,其中绝对等值的词除专用名词、科技术语等之外,为数不多。母语词汇的干扰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着重从词义方面把握,主要有以下几点:1)某些词汇在汉、英语中内涵或外延不一致而造成负迁移。同样的事物,在汉语和英语中却用大小或层次不同的概念来形成词义;2)有些词义在两种语言中表面相似而实质不同也带来负迁移。3)对词的蕴涵意义(connotation)把握不准而造成负迁移。
(三)句法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句法迁移存在着争议,但是,在语序、关系从句和否定句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句法迁移(Odlin 1989)。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既存在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按语气分,英汉都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按结构分,都有单句、复句。这些都是它们的共性。另一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的结构上不尽相同,要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如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在被修饰词后面,而在汉语中无论多长的定语从句也要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四) 语篇层面
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西方人经常按照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而东方人具有跳动迂回式的思维习惯。这种差异也体现在语篇结构上。西方人的语篇模式呈现出亚里斯多德的线条式(Aristotelian - liner) 。语篇开头,往往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接着语篇直线向前推进,论证过程合乎严密逻辑,语篇结尾和开头相呼应。而东方人的语篇模式则是迂回式(circular) 。他们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故语篇开始往往从相关外围问题入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语篇发展呈“S”字形,其论证过程遵循“转”的模式。另外,英语民族强调主客体的分离,写作追求最大的客观性,文章中物称表达法及被动语态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像“ It can be argued that . . . ”之类的句型结构在英语文章尤其是论说文或科技文章中俯拾皆是;而汉语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主客体的融合,注重主体思维 ,所以常用人称作主语。
(五) 语用层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交际原则、交际模式、礼貌准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在交往中,中国人遵循“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的准则。又如,在英语文化中,年龄、收入、婚姻、经历、信仰等属于个人隐私,在交际场合一般需要回避,否则有干预别人私事之嫌。而在汉语文化中,过问别人的私事,是关心、亲密或友好的表示。

二 影响迁移的非语言因素
影响迁移的非语言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
年龄: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有着语言习得的优势。Bore and Wexler 提出的成熟假设(Maturation
Hypothesis) 表示了年龄和语言习得的关系。他们在美国对一些4 岁到17 岁中国移民所做的实验中发现那些不到8 岁的孩子对英语从句要比其他人掌握得好。
动机: 研究表明, 在较好的学习环境中迁移和动机能互相促进。如果学习者发现他所学的跟其他场合有关并可以迁移, 他会觉得学习十分有意义, 他掌握这项技术或知识的动机就会提高。
语言距离: 语言距离指的是NL 和TL 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种语言在语言和非语言方面都非常
接近, 学习者会觉得很容易学, 很多正迁移会发生。比如, 英语比汉语更接近法语, 因而法国人会比中国人更容易学英语。但有一点需在此说明, 语言距离并不一定指两种语言间的实际距离, 有时较为严重的是学习者的心理语言距离。
个性和文化程度也是引起迁移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
社会文化:当学习者学习TL 时, 应同时学习它的文化,而在学习过程中, 比起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人们往往只能学到更少的文化知识。
社会特权: 它影响着一个群体的语言迁移。当学习者认为他们的NL 比TL 地位高时, 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拒绝模仿TL 的发音、词汇, 甚至是思维方式。比如, 在美国, 法语被认为比英语高贵, 法国口音是高贵的社会地位的象征。据说中层阶级的家庭喜欢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开设法语为SL 的学校读书。马来西亚是前英国殖民地, 英语被指定为政府行政语言,马来西亚人在学习其他语言时, 很多迁移来自英语。
社会时尚: 社会上的流行元素对二语习得也有影响作用, 特别是对年轻学习者的影响更大。年轻人爱追随潮流, 喜欢模仿明星的语音语调和用词。近几年, 中国流行的哈日族、哈韩族, 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不少影响。时尚的网络语言也在悄悄地走进二语课堂。学生的口语和日记上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流行词汇, 特别是咿咿呀呀的语气词。

三、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归根结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语言之间的迁移也掺和着不同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各种社会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互相作用,共同推动和制约着语言迁移的产生。如果我们在二语教学与学习中善于从社会因素的角度理解语言迁移现象,将会更好地促进语言间的正迁移,抑制语言间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1] Terence Odlin. Language Transfer [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27
[2] 戴炜栋,张红玲.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 . 外语界. 2000.(2): 6-7
[3]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80-82
[4] 施慧英 外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J]. 2002. (2): 47-48
[5] 郑惠敏 剖析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各种因素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J]. 2007.(2):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