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县级职教中心改革,切实为“三农”发展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党的十六大以来,解决“三农”问题代写论文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7年和2008年的 “两会”上,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受到了与会代表和 委员们的高度关注。改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关键。“三 农”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县级职教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职业教育学校。在国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 新形势下,作为最贴近“三农”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理应发挥其社会功能,为“三农”建 设做好服务工作。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产业结构、就业结 构和教育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县级职教中心原有的办学模式受到挑战。一些职教中心出 现了招生困难和办学规模萎缩的现象,其中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职教中心办学模式与经济和 社会 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通过创新使之不断完善 ,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县级职教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目标不明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原则。 但是,目前对口升学已成为一些县级职教中心办学的主要目标,更是相当数量学生接受职业 教育的直接目的。很多县级职教中心在招生时主要是宣传本校有多少学生升入了上一级学校 ,这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严重背离。过多地强调升学,致使有的职教中心 干脆办起普通初中和高中班,使就业与升学教育不能有效地结合,而失去了职教的特点。职 业学校以升学作为办学目标,不仅无法发挥转移农 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同时也给自己的办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专业建设薄弱
  一些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的主体产业脱节,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 专业进行调整,地区间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一些职教中心与地方经济部门的联系较小 , 为县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和通过短期培训推广实用技术的功能下降。大多数职教中心愿意 开 设成本低和对实习基地要求不高的专业。近年来,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升温,一些职教中心不 顾教学条件的限制,争相开设机械加工、数控和汽车修理等专业。这样盲目设置专业 ,使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难以形成。一些职教中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年年变更 专业。这不仅给专业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也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此外,县级职教中心很少开设与农业建设相关的专业,大多忽视进行农业技术方面的职业教 育和培训,不重视为农业发展服务。
  3.师资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且与所授课和所学专业不对口,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强,个别 专 业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形成,兼职教师数 量较少,管理很不规范;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少,层次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 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忽视提高实际能力。
  由于忽视农业技术方面的职业教育,致使农业类专业师资严 重缺乏,有的职教中心甚至一个专业教师也没有。
  4.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实训设施落后
  地方政府对职教中心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致使学校内部教学设施陈旧和简陋。有的专 业开设多年却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学设备,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严重影响技能型人 才的培养。此外,图书资料不足,尤其是专业图书少,质量差,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县级职教中心为“三农”服务的改革策略
  
  任何一种办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社会转型的 大背景下,努力保持和挖掘职教中心的办学特色,根据形势的变化推进职教中心模式的调整 和创新,既是培育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也是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县级职教中心新的发展模式,更好地为“三农 ”服务。
 1.转变办学观念,切实为“三农”发展服务
  县级职教中心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国家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紧紧 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改变以往那种轻视农业类专业建设的 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服务。
  2.找准定位,明确办学目标
  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县域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部门,其任务就是要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其办学目标是培育新型农民和乡镇企业的一线工人。在教学上应侧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使其一毕业就能胜任生产或商业销售、服务岗位的工作,而不应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作为 自己的办学目标。县级职教中心是培训新型农民和城市建设者的孵化器,其 功能不可偏废。现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将自身定位在单一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上,忽视 了 农村劳动力的培养,长期下去,农村劳动力必然会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县级职教中心和农村 劳动力之间无法形成有效互动,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

  3.强化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增设农业类专业,并培养和引进农业类师资。县级职教中心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现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 不 是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而是紧跟市场热点设置专业。这将导致县级职教中心 专业设置雷同,一方面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对 人才的需求,严重削弱了职教中心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因此,县级职教中心的专业建设不能跟风,即不能一味地看别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就跟着上 什么专业,看到什么专业是热门专业就设什么专业,而是要根据本县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 业,更 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服务。一个符合要求的专业,首先要有优良的师资队伍和先进齐 全的实验实训设施及完善的实训基地。要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安 排教师到企业和村镇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4.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进行校企、校乡联合办学
  职教中心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要走出去,走开放办学的路子。校企联合,以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 学和学生参加实际生产相结合,通过产学结合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乡联合 则主要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从而 拓展自身的办学领域和社会影响力。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可以分为两种技能培训,即务农 技 能培训和进城务工技术培训,并分别对务农的农民和务工的农民提供智力支持。
  5.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扶持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政府财政应对其积极支持。虽然我国已经逐步加大了对职 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县级职教中心每年得到的办学经费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因此, 政府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其收益是长期的,也是巨大的,从而加大对县级职教中心经费投入的力度。
  
  参考文献:
  [1]董新伟.农村职教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 22).
  [2]向长征.发展县级职教中心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07(11).
  [3]高红梅.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性因素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0).
  [4]孙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职业教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4).
  [5]张志增.新时期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6]王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 008(7).
  [7]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研究报告 [R].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1).
  [8]邓勇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