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脑梗塞病人动态脑电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2
/ 1

王力英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24h脑电图。方法:采用OXFORD MEDILOG 9200RECODER八导联24h脑电图监测仪,根据脑电图判断标准[1],观察50例脑梗塞患者脑电图变化,特别是睡眠状态下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判为界限性脑电图者10例。轻度异常脑电图者10例,轻—中度异常脑电图者12例,中度异常脑电图者18例。结论:脑梗塞患者24h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其睡眠脑电图也明显不同于正常睡眠脑电图。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脑梗塞;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R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716(2000)01-0033-01

  通过对50例脑梗塞患者作24h动态脑电图观察,以期发现当病人在更接近自然状态时、清醒闭目安静时、活动时及睡眠中的脑电图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目前国内脑梗塞病人[2]诊断标准,选择临床确诊的(经CT证实)脑梗塞病人50例,其中男性38名,女性12名,年龄40岁~75岁。检查前1W内禁用镇静剂等影响脑电图的药物。
1.2 方法 应用OXFORD MEDILOG 9200 RECODER 八导联24h脑电图监测仪,按照10~20国际导联系统放置电极,观察病人安静闭目清醒时、活动状态下、睡眠过程中共计24h脑电图。根据脑电图判断标准判断其结果。

2 结  果

  50例中界限性脑电图10例,轻度异常脑电图10例,轻—中度异常12例,中度异常18例。
  50例脑梗塞病人脑电图背景活动特点:在清醒闭目安静状态下,顶枕区α频率在7Hz~9Hz之间,随患者年龄增大及病情较重者,α频率变慢,严重者基本节律慢波化。α波形不整,可低平或不规则。波幅以30μV者居多,中快波夹杂β波增多,波幅增高达30μV,出现部位在顶区或泛化样[3]α波串变短,失去其纺锤形,指数降低,调节及对称性欠佳,可见到局限性一侧懒波化,前头部,有时前、后头部慢波增多,呈现慢波化现象。活动状态下,各导均以低波幅、快活动为著。可见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θ或δ波。个别可见到尖波和尖慢综合波散发于上述背景波中。睡眠中,许多病人睡眠分期不明显,嗜睡期、轻睡期、中睡期及深睡期各期具特征性的脑波均不明显。睡眠纺锤,K—综合波,顶尖波不典型,重者不易辨认,睡眠纺锤频率变慢(8Hz~11Hz),波串变短失去纺锤形,数量减少,可见不对称或一侧懒波化。年龄大,病情重者,缺乏深度睡眠中的大慢波改变。

3 讨  论

  脑电图是反映脑功能状态的最敏感、直接客观的检查方法。而动态脑电图除具有上述优点外,它能在病人完全放松,自然生活状态下观察其静态,动态及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活动。进行不同时相下的观察,使对病人脑功能的观察更全面、准确。我们知道脑电图来源于大脑皮层神经元群脉冲性同步电位差,后者与神经元群的新陈代谢息息相关[4]。临床上任何影响神经元新陈代谢的因素均可影响神经元放电。脑梗塞病人的脑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发生多数性小的梗塞或某一局部梗塞,致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新陈代谢功能减低,脑的兴奋性和兴奋过程减弱,传导减慢;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甚至闭塞,导致脑组织变性、坏死、点状出血。最后逐渐形成疤痕、囊肿与脑组织弥漫性萎缩。因此,脑梗塞病人脑电图改变除上述外,严重者出现弥散性或弥漫性θ波,提示脑功能受到弥漫性损害。

作者简介:王力英(1960- ),女,山西翼城人,主治医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脑电图工作。
王力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参考文献:

[1] 王德堃.实用脑波图谱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28~29
[2] 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脑血管病防治通讯,1996,7:8
[3] 王德堃.实用脑波图谱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30~31
[4] 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