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耿仲琳、田瑞昌关于李商隐诗歌艺术的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06
/ 4

李商隐是中国文学史上有艺术独创性的伟大诗人和大骈文家,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称“温李”,与李白、李贺并称唐诗“三李”。

李商隐的诗作托物寓情、借古论今、构思巧妙、情致曲婉,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名句脍炙人口。
  斯人虽已远逝,但其广为流传的作品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目光,在众多的研究者中有这样两位执著的探寻者,一位是82岁高龄的原中央档案馆资深研究员耿仲琳教授,他自青年时期就热爱

李贺、李商隐的诗歌。春交秋替,暑往寒来,在长达数十载的光阴中用探寻的视角以愚者千虑一得之学风,解读李贺、李商隐难解诗80余首,出版了《李贺歌诗愚解稿》,《李贺、李商隐诗歌愚解稿》

也即将出版。另一位是今年72岁的成都军区空军原副政委、诗人田瑞昌将军,由于对李商隐诗歌的偏爱,且研究观点与耿仲琳相近,在长期的交流与沟通中二人友情日笃,在对李商隐的诗文研究上视角

独特、观点常新,其著述为人们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成就,发掘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诗人,对李商隐诗歌的题材和体裁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时有新的论点见诸报刊,或由出版社出版。就笔者个人的阅读而言就有刘开扬的《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

《关于李商隐的政治诗》,马茂元的《李商隐和他的政治诗——玉溪诗论之一》、陈贻焮的《谈李商隐的咏史诗和体物诗》、陈伯海的《略论李商隐的政治诗》、韩理洲的《李商隐的咏史诗》、陈伯海

的《李商隐和晚唐咏史刺政诗》、杨柳的《李商隐咏女冠诗初探》、张明非的《李商隐的政治诗》、钟来因的《唐代道教与李商隐的爱情诗》《李商隐玉阳山恋爱诗解》、王蒙的《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

一些理解》、刘学锴的《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影响》《李商隐咏史诗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古代咏史诗的发展》、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等,呈现出百花竞放的格局,耿、田再

添花朵,甚可喜焉! ——编 者
      
  絮《锦瑟》和《井泥》
  □耿仲琳
  “《义山集三卷》,犹是宋本相传旧次,始之以《锦瑟》终之以《井泥》。”(《辑评》朱笔批)这个“旧次”重要极了。从现行《全唐诗》李商隐诗目还能看出这个“旧次”。有人说这是“出于

后人掇拾,非自定”(何焯),不可信。“程湘衡谓此(《锦瑟》)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可信而不可疑也!这两首诗迄今末解明。古今各注家都不知道它与李贺有关联。我大胆放言:这个“旧

次”是李商隐自定,这是概括他为诗的宗旨——师法李贺;这是他精心地给我们留下解读他的难懂诗的钥匙。
  《锦瑟》,大家纷议,争论不休。但谁都未究明它与李贺有关。我在释李贺《许公子郑姬歌》时曾许下愿:“待絮” (见拙著《李贺、李商隐歌诗愚解稿》百花文艺出版杜),现在就来“还愿”


  “锦瑟无端五十弦”是照应李贺的:“清弦五十为君弹” (《许公子郑姬歌》)。“五十弦”和“弦五十”不是偶然的巧合。“无端“像似问为什么李贺搬出“五十弦”?实际上是李商隐点破了

李贺搬出当时绝迹的素女的五十弦的悲瑟来弹是寓有深义的。“清弦“又可解成悲壮至极的曲调。研究者可参阅愚解李贺句“清琴醉眼泪泓泓”时说到“清角”的典故,它的悲有“玄云起,大风至,大

雨随之;裂帷幕,堕廊瓦,坐者散走”的效果。这里还应联想到李贺《李凭箜篌引》,那里虽弹的是“二十三丝”,但也是“清角”之悲,是“江娥啼竹素女愁”;“昆山玉碎”、“石破天惊”、“动

紫皇”的。《李贺集》以之开卷,以《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压卷,愚猜想有和商隐以《锦瑟》开卷,以《井泥》压卷,同义。商隐则是效仿李贺。(见拙著《李贺歌诗愚解稿》(以下略称《拙稿》)

第65页)。如果“锦瑟”喻李贺兼喻李商隐的诗的话,那就是他们为腐朽的君主制敲丧钟、唱挽歌。
  “一弦一柱思华年”,是说李商隐从小就笃爱李贺,一首诗一首诗地笃学。愚惊奇地发现古今大学者、大注家不解的贺诗,李商隐早经洞解。李商隐最是李贺的知音人。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是盛赞李贺《恼公》,点出这首诗的“眼”或解诗的钥匙在“旧树迷新蝶”一句(请参看《拙稿》第25页)。这两个“迷”字可证我不是穿凿地把他俩拉扯到一起也。
  “望帝春心托杜鹃”,元好问评:“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翁方纲曰:“……遗山(元好问)叙此二句,以杜鹃之托说在前而以华年之怨收在后

,大旨了然矣,何庸复觅郑笺乎?”(《石洲诗话》)他俩都近乎断定“望帝”句是《锦瑟》、也可推而广之是李商隐所有的诗也就是《义山集》的笺注或是总评,这是很有见地的。我很赞同。大胆地

补充两句:1、“春心”必当解作“企盼政治之春的到来”。这个“春心”在李贺《昌谷诗》、李商隐《燕台诗四首之一》是完全雷同的。2、这句也是商隐对李贺歌诗的笺注总评。


  窃又以为“五十弦”“望帝”句,又可视为李商隐对李贺《蜀国弦》的读后感。不避牵强,赘絮如下。
  “蜀国弦”——可绎为“望帝五十弦”,或“杜鹃啼血。”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这不是很像一幅“杜鹃啼血猿哀鸣”的画卷吗?按古典“哀”、“坠”之“猿”是肝肠碎断的呀!这是秋景,“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这是政治的秋天。“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就是

“望帝”,就是“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博物志》:“南海外有鱼交人,水居为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成珠。”
  《礼斗威仪》:“德至渊泉,则江海出明珠。”
  这些注皆可通。
  须补充的:李贺的《洛姝真珠》、“闲取真珠掷龙堂”,这里的“真珠”都暗喻为李贺之歌诗,此点,李商隐是知道的(参见拙著《李贺、李商隐歌诗愚解稿》)。
  所以这句诗的旨趣是说李贺的歌诗(“月明珠”)都含着眼泪。当然,商隐的诗又何常不是充满着泪水呢?
  “蓝田日暖玉生烟”。
  愚认定,有必要在这句诗下面不避“穿凿”“附会”“冗繁”而大加“抄袭”。
  “《朱注》长安志:‘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程注《吴女紫玉传》,王梳妆,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

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以远还,闻玉已死,故来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冯注》《困学记闻》:‘

司空表圣云:戴容州叔伦谓诗家之景,为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义山句本此。”皆可参考。
  刘学锴、余恕诚《按》:“‘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新唐书·狄仁杰传》黜陡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此句正含沧海遗珠之意。”不

可偏废。
  愚认为似可补充说,此句与李贺《老夫采玉歌》有联系。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

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李贺这首歌是从韦应物《采玉行》化来: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人,深榛雨中宿。独夫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这二首歌行相较,李贺的感染力明显地高于韦应物,其原因是李贺长于“形象思维”的手法。
  万文武先生对此有一篇很好的赏析文字。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有长文专论《锦瑟》,也曾言及此一作诗之法;“此即十八世纪以还,法国德国心理学常语所谓‘形象思维’”。长吉生于8世纪初,已谙此道。更早的《诗经》也不乏先例,

可知这个诀窍乃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在李贺这里只是自觉运用并发展了这一传统罢了!
  这样,我们又可增加一解曰:“蓝田日暖玉生烟”为赞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像太阳般温暖着贫苦的玉工的心而升华为玉生烟般可望而不可即的华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追忆李贺,追忆自己华年笃学李贺而又痴又迷的情状,而“惘然若失”矣!
  查《辞海》:“惘”,“失志貌”。“惘惘”,《楚辞·九章·悲回风》:“超惘惘而遂行。”注:“失心徨遽而直逝也。”
  愚以为商隐的“惘然”,正解可作“惘惘”,即是哀李贺之英年早逝。
  (李商隐《井泥四十韵》见附):愚以为各家注释都忽略了它和李贺的联系。李贺《句》“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全唐诗》第4442页)这可能是李贺预设的一首诗的主题;李商隐沿此尽情

的予以发挥,完成了李贺的夙愿。其思想是一致的,皆说世界是物质的,泉下是“井泥”,终归成“埃尘”。没有“神”,李商隐也不相信有“秉钧者”,即“东皇”、“太乙”、“上帝”之属。“我

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来不了,因为没有,所以“朅来”。然则,“悒悒夜将半,但歌井中泥。”再等也来不了。
  这是彻底的无神论的思想。李贺无疑是彻底的无神论,李商隐这个《四十韵》说明他也是彻底的无神论。然而李商隐说李贺是“仙”“佛”;在《小传》中还说李贺上天当差去了:“(天)帝成白

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这些话又当如何解释呢?我们暂且留着这个问号吧!
  附:井泥四十韵
  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廻。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寄辞

别地脉,因言谢泉扉。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伊余掉行鞅,行行来自西。一日下马到,此时芳草萋。四面多好树,旦暮云霞姿。晚落花满池,幽鸟呜何枝?萝幄既已荐,山尊亦可开。待得孤月上,

如与佳人来。因之感物理,恻怆平生怀。
  茫茫此群品,不定轮与蹄。喜得舜可禅,不以瞽瞍疑。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汉祖把左契,自言一布衣。当途佩国玺,本乃黄门摧。长戟乱中原,何妨起戎氐。


  不独帝王尔,臣下亦如斯。伊尹佐兴王,不藉汉父资。磻溪老钓叟,坐为周之师。屠狗与贩缯,突起定倾危。长沙启封土,岂是出程姬?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武昌昔男子,老苦为人妻。蜀王

有遗魄,今在林中啼。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大钧运群有,难以一理推。顾于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猛虎与双翅,更以角副之。凤凰不五色,联翼上鸡棲。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浮云不相顾,寥氵穴谁为梯?悒怏夜参半,但歌井中泥。
     
  絮《碧城》
  □耿仲琳
  众家纷纷议《碧城》,我也手痒,信笔写来。
  先看《碧城》三首之“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人云是道观,我不信,清净之区能有十二曲阑干?我说此诗类仙游,并且是赞李贺的。商隐曾给贺作小传,说贺上天当了书记,成了神,这句就是告诉我们李贺现住在碧城(

天上)。
  “犀辟尘埃玉辟寒”。“犀”、“玉”都指的是李贺。“玉”上文已议就不重复解释了。“犀”,是“灵犀”,也可译作“犀利”,那是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化出来的,把“犀”比作李贺很合

适。说他生活很安适(没有“尘埃”也没有“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鹤”是李贺的夫人,她是先于李贺而上天的。李贺“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商隐应推知贺妻当时正在岳家洛阳养病,后来先贺而亡故。

现在李商隐把她调到李贺身边并给她安排了工作,让她给李贺保管文稿。你看多可乐!
  “女床无树不栖鸾”。我看这句是劝贺与妻(鹤)长相厮守,因为女墙无树,无枝可栖,所以不栖“鸾”(李贺)。不能解成有很多树,有很多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坐看。”这是附和李贺《梦天》笔法,在天上望去“星”“沉”入“海底”却像在“窗口”,“雨过河源”近如隔坐,因为“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本是李白说的

嘛!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这句诗有双义。 (一)是预言李贺(“晓珠”即“太阳”)和妻(“水精盘”即“月亮”)长相随也!(二)这句诗可解为:“李贺,你是无君无神论者

,你不要误会,我李商隐让你上天,不是要改变你的世界观。你看那个自以为是太阳的劳什子能‘明’和‘定’吗?那个‘水精盘’不是碎了吗?所以,你的世界观是动摇不了的!”
  说到这里,又须放一狂话:李商隐并不信上苍有帝。你如细细品味《李长吉·小传》的《呜呼!》以后的文字那一连串的设问,明镜般道出他是明知子虚,但却渲染出李贺上天的这一神话。从“帝

独重之”一句,我们能不明白帝就是李商隐吗?
  “其二”“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你李贺(“百劳”)虽然不认识我李商隐这个“对月郎”,但我已为你倾倒。这种感情如同你的妙句“鱼生玉藕下,人在石莲中”(李贺《恼公》

)一样可怜。而你这句诗的正解是你正在祖国的艺海中遨游,正当华年,正须唱出更美的诗文的时候,怎可撒手人寰呢?
  所以我要推荐你为紫皇的书记,让你创造出更多更美的文字。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我虽然叫你当神仙可绝不是叫你放弃无神论,和这班神仙中人同流合污。当然,萧史善吹箫,能如凤鸣,可以学也;洪崖炼丹骗人,你不搭理他也就算了。
  “紫风放娇衔楚佩”像《洛姝真珠》那样,“高楼唱月敲悬珰”。“佩”和“珰”同义,要奏出悦耳的声音:“兰风桂露洒幽翠”,这个“翠”等于无君论。
  “赤鳞狂舞拨湘弦”。你的歌诗都像刘邦(赤帝子)歌 《大风》,又像“湘灵敲瑟”。这里又暗示商隐懂得,在李贺看来,刘邦与荆轲同等;而“拨湘弦”有盛赞贺句“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

间吟古龙”(李贺《湘妃》)之奥妙,有冲破“凉夜”的气势雄伟的声音;——而“上青枫”即喻冲天,又喻巨变(“枫”着“秋气”(霜)后,由青变红,换了一个世界)。“紫凤”喻李贺是“凤”

,加个“紫”喻他此刻是在天上。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这是对桂冠诗人俗流的警告,那班“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玉喉窱窱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李贺《洛姝真珠》)的一流诗人,你们可知

道:“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北斗直了,和天河沙星混合了,喻皇帝(刘彻)死了,《汉武故事》说还能骑马回茂陵幸宫人,那是胡吹,没人看见的虚妄之说)”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

妾颦青娥。为君起唱长相思(即是续李白的“长相思、在长安……”但强烈得多了。)“簾外严霜皆倒飞。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喻天亮了,驱走了黑夜),陆郎去矣乘斑骓(皇帝老儿不

存在了)。(李贺《夜坐吟》)
  “鄂君帐望舟中夜”这是“龙阳恨有余”(李贺《钓鱼诗》)的复写。典出《战国策》:“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四海之内,美人亦多矣……”恕不具录,总之是龙阳

君怕被遗弃。现在帝制崩,皇上老儿已不存在,“鄂君”(“龙阳君”)也不必“怅”(“嫉”“吃醋”)了,只能“绣被焚香独自眠”吧。这也正是那班“俗流”诗人的前途。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帝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这首可从后解起,先说后两句。李贺《上云乐》是咒刘彻的,但鲜为人解,鲜有知音;李商隐说只要参阅《汉武故事》,就可洞然而解了。详见拙著《李贺歌诗愚解稿》218页《议上云乐》。
  还有李贺《瑶华乐》难解。怎么解,也是只要读通《汉武故事》,就迎刃而解了!
  更为深刻的是李贺《章和二年中》。李贺为什么专门暴露章帝呢?那是因为他是《白虎通义》(三纲五常)的倡导者,其吹鼓手则是班固。《白虎通义》《汉武故事》皆为班固撰。请参阅拙著《李

贺歌诗愚解稿》五七页。
  第五、六句。贺《上云乐》结句有“八月一日君前舞”,人皆不知所云,愚曾援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之“八月一日仙人方”句解之,是《汉武故事》所谓王母授刘彻长生药。这与李商隐破解

的“捡与神方教驻景”是一致的。“收将凤纸写相思”,是《汉武故事》妄说刘彻与王母中间有青鸟传情。这也是“时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李贺《仙人》)的复写。
  第一至第四句,是概括说《汉武故事》纯属虚枉。“洞房簾箔至今垂”,就是宣告事属乌有。第三句谓可望而不可即;第四句如同“竹篮打水一场空”。通俗易懂、前提是须读通《汉武故事》,这

里不能一一絮叨了。所应指出的是——这也是李贺《神仙曲》的复写。“春罗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鹤羽冲风过海深,不如却使青龙去。犹疑王母不相许,垂雾妖鬟更转语”。还应参考李贺《昆仑使者》;“昆仑使者无消真,茂陵烟树生愁色。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这都是纯属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