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性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肩周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03
/ 1

【摘要】 目的 观察密集性温针灸结合羌活胜湿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密集性温针灸结合口服羌活胜湿汤的方法,对照组用常规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时间相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密集性温针灸结合中药可更好地治疗肩周炎。

【关键词】 密集性温针灸;羌活胜湿汤;肩周炎

数年来,笔者利用温针灸结合口服羌活胜湿汤为主方的中药方治疗肩周炎病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病例共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在48~71岁,治疗组51例,男21例,女30例。对照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在46~70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性状况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针灸门诊患者,病程在两周以上,一年以内,症状较重,全部病例均做肩关节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其中50例做了颈椎X线摄片,10例做了心电图,12例做了上腹部肝胆超声,病例中有其他关节病痛者,均做抗“O”、类风湿因子等血液检查,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进一步明确诊断,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肩痛。

1.3 治疗方法

1.3.1 温针灸疗法 取穴:主要是阿是穴,分布在冈上肌、冈下肌、大小圆肌、肱骨结节、喙突、喙肱韧带部位,加条口透承山。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患肩在上,找出压痛区域,用2寸的毫针,每隔1.5 cm间隔直刺,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针柄端插上直径1 cm左右的艾球(用桑皮纸包裹艾绒自行制作),点燃艾球,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远取,条口透承山,平补平泻,留针30 min,不作温灸。施灸完毕,留针10 min后出针,稍按针眼以防皮下血肿,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1.3.2 中药疗法 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痛甚加川草乌、细辛。病程长者加山萸肉、桑寄生,受寒加重者加熟附子、干姜,湿重加防己、泽泻。

1.3.3 对照组治疗 单纯针刺,取穴同治疗组。按常规刺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1.4 疗程标准 临床痊愈:病痛消失,肩关节运动恢复正常。显效:病痛明显减轻,肩关节自行活动度增加,功能明显改善。无效:各种症状无明显改变。

1.5 治疗效果 两组均治疗20次,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3%,痊愈率为24%,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 两组治疗效果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51岁,家庭主妇。初诊时间2006年3月21日。主诉:右肩疼痛伴活动受限3+个月,夜半痛甚,受寒后症状加重。曾自行敷药膏未见效,无外伤史。查体:肩关节外观正常,红肿畸形,外展<90°,后展<15°,前举<120°。肩肱骨结节、冈下肌、喙定、喙肱韧带处均有压痛,颈部活动自如,无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

使患者于侧卧体位,患侧在上,在与肩关节相关的压痛区域找出明显压痛点,用2寸的毫针直刺,每针间隔1.5 cm,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针柄上插上直径为1 cm左右的艾球,点燃后至燃尽,防止皮肤烫伤,再加条口透承山,平补平泻,施针后留针30 min后出针,稍按针眼以防血肿。同时让患者每次进行肩关节有效的功能锻炼,经三次后,肩关节疼痛的感觉减轻,五次后活动度增加,外展>120°,后伸>15°,前展>150°,1个疗程后肩关节活动度已基本正常,局部疼痛感亦缓解,经补灸三次巩固治疗效果[1]。

3 小结

漏肩风现代医学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又有“五十肩”之称。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肿胀,夜间加甚,夜不能寐,日久则抬举困难,不能完成自伸,触头等动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症的范畴,多属气血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之邪外袭,凝于筋结,而致气血痹阻,不通则痛。夜间阴寒加甚,则肩痛日轻夜甚。寒主收引,筋结不舒,则肩关节活动不利。我们采用温灸之法,起到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之功,再加上羌活胜湿汤有祛风祛湿,通利经脉之效,二者相结合能使营卫润和,风湿寒等外邪祛除,气血调和,经络疏通而肩痹则舒。

参考文献
1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