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化与银行稳定的微观作用机制探讨(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2

内容摘要:金融深化与银行稳定的微观作用机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调整(如:利率管制放松,市场准入放松、建立证券市场等) 导致其银行业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相互失衡,从而加剧银行体系不稳定的状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金融深化 银行稳定 利率管制放松 市场准入放松 证券市场
  
  金融深化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政府放弃过分干预金融,有效动员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引导资金流动,促进该国经济发展、信用扩张,形成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稳定的银行体系是指一个由竞争力强、有清偿能力的银行组成的部门。金融深化与银行稳定的微观作用机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政策调整(如:利率管制放松、市场准入放松、建立证券市场等) 导致其银行业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相互失衡,从而加剧银行体系不稳定的状况。
  
  利率管制放松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一)利率水平的变化使风险由企业向银行集中
  长期利率压抑使利率水平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迅速上升,贷款利率水平随之同步提高。这种高利率转嫁给企业,使其实际利润水平降低,自我积累能力减弱。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只能继续要求贷款,承受更高的负债率,使利率控制下的风险由分散的企业逐渐集中到银行体系,导致银行资产质量迅速恶化,不良债权比例大幅度上升。此时,银行为了收回贷款,不得不继续为效益欠佳的企业提供贷款,形成自我增强的关系型融资制度,产生融资道德风险。如果企业破产机制不健全(譬如形成内部人控制结构),融资道德风险就会演变为企业对银行的融资道德公害,在微观和宏观上形成资金寻租和货币漏损现象。即使企业破产机制是正常的,关系型融资的道德风险也会导致企业破产逃债行为的泛滥。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抵御来自国内或国外的冲击,从而引发银行危机。
  (二)利率水平的频繁波动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利率的全面放开使各国的利率、汇率和价格水平均呈现出更为频繁的波动。利率水平上升过快、过高以及剧烈波动的情况不利于银行体系保持稳定。一方面,长期在管制状态下经营的金融机构往往不能适应利率的这种变化,既不能把握利率的变动规律,又没有合适的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以及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银行具有短期债务(存款)转化为长期资产(贷款)的功能,在利率不规则波动的情况下,这种期限结构搭配极易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如果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则需要拆入短期资金来弥补,剧烈变动的市场利率往往使短期资金成本大幅度上升,银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获得外部资金。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导致银行失去偿付能力。因而,面临名义利率上升的风险,若银行拥有大量的依靠短期债务支撑的固定利率长期资产,利率放开会对它们产生负面影响。在利率更趋波动的自由化环境下,其资产也更容易遭受损失。
  (三)利差缩小和利润下降使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
  金融深化导致银行以股权收益衡量的利润长期下降。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竞争更为激烈,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工具间利率水平差距缩小。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促进了金融机构在资金来源上的竞争,从而使存贷利差有缩小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贷款的扩张不仅不能带来利润的同比例增长,反而使银行资本比例下降,贷款损失准备金增长缓慢甚至进一步减少。
  (四)利率管制放松使银行逐渐失去对高风险项目的控制
  金融深化的重要政策效应之一是使社会的高风险、高收益项目能够得到必需资金,而存贷利差缩小、利润减少迫使银行从事高风险项目。特别是利率超高时,一般生产性投资项目不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利润来支付高利息,信贷资金便设法流入投机性极强的房地产业、证券投资等高风险行业,资产的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
  在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持有有效的投资组合锁定专项贷款的风险,以减少银行无清偿能力的风险和银行总体发生系统性危机的风险。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管理银行贷款组合的风险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对于银行体系而言,由于多年来业务主要局限于向政府提供贷款,或者向有担保的私人提供贷款,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技能,这些技能也很难从国外引进。另一方面,即便是有效分散的风险贷款组合,通常也容易受到不利的经济冲击如经济衰退的影响,从而在追逐高利润的驱使下,银行逐渐失去对高收益项目的风险控制。
  
  市场准入自由化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封闭条件下的市场准入自由化主要指允许民间资本设立新银行,或者将国有银行资本向私人转让。其政策意图是打破政府对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促进银行业的竞争, 以提高金融体系配置资金的效率。金融深化往往伴随着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市场结构、所有权与借贷模式的重新调整,可能会因道德风险、逆选择和垄断性定价而带来市场失败。
  (一)新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增加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


  一方面,现有银行在长期经营中已建立起稳定的客户关系和信用档案,短期内,新银行尚难以争取到传统优质客户,因此新银行的经营风险较高。新银行规模有限决定了其只能将资金投向新兴产业或传统银行不愿放贷的中小企业,使客户总体信用风险较大。另外,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技术非常复杂,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对整个贷款期的全程管理需要一定的技巧,新银行缺乏必要的从业经验,不稳定性加大,其倒闭也会危及整个银行体系。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运营的管制较松,其风险也会危及银行体系。金融深化政策使非银行机构迅速扩张,渗透到传统银行业务领域,争夺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有些银行做不了的业务则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去开展,银行的资金贷给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再以高利借出或间接去炒房地产,或者进入证券市场。在泡沫经济条件下,非金融机构既能按期还款又能获利甚多,银行不致受到牵连。而一旦泡沫崩溃,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骤然增加将危及银行,引发系统性的银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