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对策探析(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4
/ 2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应在解决资金有效配置方面充当主角。但由于受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与环境制约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其现有的金融服务水平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尚存四大难点,亟待采取四大对策加以完善。
  【关键词】金融支持 新农村建设 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别,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金融政策,应在解决资金有效配置方面充当主角。但由于受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与环境制约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现有的金融服务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待加以完善。
  
  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分析
  
  1、农村金融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农村资金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道路及住房改造、水利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大量中长期资金;另一方面,随着特色农业及特色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信贷的需求迅猛增加;此外,在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和壮大县域工业企业等方面,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资金供给却存在诸多约束。一是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部分地区撤出,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而支持不足,农业发展银行功能弱化,邮政储蓄成为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化”转移的管道,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甚至出现了正规金融供给的真空。2005年末,湛江市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496个,比2000年减少了359个,其中农信社网点444家,比2001年减少了235家,部分乡镇出现服务真空。二是农村金融工具供给单一,大部分乡镇金融产品只限于传统的存款、贷款和一般的汇兑。新兴金融业务和产品如个人理财业务、信托产品、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都没有在农村地区涉及。2005年农信社手续费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0.6%;三是农村资金供给的短期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期性资金需求的矛盾。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供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正规金融对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农业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农业发展银行的粮棉油收购资金以及农信社支农贷款,这些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另一部分来源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资金的供给,这部分资金主要是民间借贷,基本上都是短期融资;四是农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近几年,湛江涉农贷款新增投入不断下降。2003年出现负增长,与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相匹配。县域金融机构贷存比从2000年末的65.1%下降到2005年末的22.7%。
  
  2、农村金融机构普遍资产质量不高,金融运行环境较差,“贷款难”问题普遍存在
  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高,贷款现金收回率低。二是担保机构不健全,担保资金规模小。三是县域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达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条件。四是信贷中介机构收费过高。五是农村信用社由于不良贷款占比过高,历史包袱沉重,虽经近年来各种政策的大力扶持,实际上可用资金不多,满足不了农村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2005年末,湛江市大部分农信社最高贷款月利率8.85‰,比国有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5.75‰高出3.10‰,让一些农户和农村企业望而生畏。
  
  3、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孤木难撑,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隐藏大量风险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自改革以来,在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建设与服务功能上都有了较大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信用社虽然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农户贷款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民间金融虽然对农村资金紧张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由于长期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运作的规范性差。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负面影响。农村民间金融可能与政府调控的目标背道而驰,抵消调控的效应;民间金融的利率往往比较高,给债务人带来了沉重负担,由于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农村民间金融产权的保护只能通过私人来提供,诸如黑社会等非法组织往往会成为债权人的选择,带来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
  
  4、新农村建设得不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
  农村金融机构负债业务都集中在存款上,中间业务开展很少。由于欠发达地区没有上规模的乡镇企业,农村金融机构资产业务大都集中在种养殖业贷款。贷款品种单一,风险集中;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抗风险能力低。
  
  二、改善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合力作用
  一是扩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农范围,除为国家粮棉油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外,还应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强化其政策支农职责。
  二是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探索和推行大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有重点地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
  三是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开展“公司十基地十农户”贷款和“订单农业”贷款,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信贷资金的大规模需求。对其信贷实行营业税减半征收和所得税减免政策。
  四是明确农村所有金融机构应尽的法定义务,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户生产经营、民营企业发展、助学和消费。
  五是实现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允许邮政储蓄银行与农信社或农发行签订大额协议存款,将资金交由农信社或农发行投入农业或农村地区。
  
  2、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
  一是政府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