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07
/ 4

2005年是中国传媒业成长充满戏剧性的一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争夺、市场领先者和挑战者之间的争夺与融合使得这一年成为一道分水岭。那些沿着原有经验成长起来的传媒在这一年里遭遇到了寒冬,而那些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传媒在这一年里获得了成长。超越经验,学习创新,成为2005年传媒产业成长的集中体现。

一、报刊业:经验地图上的迷失

2005年,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日报出版总量的14.5%。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6.6%。日报出版规模连续第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日报出版大国。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千人日报拥有量2004年达到75.86份,其中有6个省市的千人日报拥有量超过了100份,北京、上海两地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分别增至274.2份和268.1份,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日报普及率2004年达到到户均0.26份,超过0.5份的省市有四个,其中北京(0.85份)和上海(0.83份)已接近每户居民每天1份日报的发达国家水平。[1]

报刊业这一年的关键词是“拐点”和“寒冬”论,前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的观点,后者是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的观点。而对上述观点的最直接的论证是北青传媒的年度中报: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7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利润为6630.9万元,同比下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这对于一个业绩骄人而又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来说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根据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数据:2005年1-8月,北京青年报广告刊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8412万元,其中房地产广告减少17470万元,汽车广告减少4714万元,也就是说,仅这两个行业减少的数额就占总差额的78.08%。同期,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的旗舰《广州日报》的收入下跌更集中,房产和汽车两个行业的广告下降额占总差额的98.15%。[2]更为极端的两个案例是《球报》和《南方体育》在8月份的开始和结尾先后退出市场。报刊业上半年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年度的成长性,平面媒体年度广告增长率首次低于年度GDP增长速度(9.8%)。

关于报刊业的挫折,解释的原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不景气的连带效应,报刊业因为过于依赖广告收入而备受指责。其实,报刊业依赖广告收入并没有什么错,我们经常提到的学习榜样美国报刊业也是如此。问题出在我国报刊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过于集中于报刊业运行的传播环节,还没有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同时,由于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地位强化了对部分行业的依赖,缺乏良好的广告客户资源结构和广告开发的能力柔性。下半年房地产广告的复苏减轻了报刊社的压力,使得信心有所恢复,但是广告客户结构的问题也由此被掩盖掉了。二是互联网勃兴的替代效应,报刊的接触率下降。为此,在2005年11月召开的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上,20余家都市报总编辑签署了《2005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南京宣言》,高举保护新闻知识产权的大旗,力图反击网络的冲击。

我们认为报业遭遇挫折的原因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产业发展阶段到了德鲁克所说的窗口闭合期,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使得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成为决定报刊成长性的关键,由于缺乏有效率的创新,而原有的经验无法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使报刊业陷入茫然的状态,上述两方面的力量进而使这一状况演化为谷底的挣扎。一个是经营体制的滞后,缺乏对创新的激励和提供应有的安全感。北青传媒的成长不利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矛盾的激化使得在北青传媒最需要专业化操作团队的时候,经营团队核心高级管理人员却锒铛入狱,进一步加剧了恢复的困难。在已有经营经验和行业管理经验地图上的迷失是年度报业成长失速的主客观原因所在。

但是,正如范以锦所言:我们不赞成报业“寒冬论”[3]。2006年,《环球时报》由周刊改为日报,在此之前的广告市场开拓能力培育方面可圈可点;《京华时报》逆市而上,有望成为京城首家广告收入过10亿元的报纸。但是,报业的成长需要更为广阔的视野。2005年7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把报纸的集团调整为集团的报纸,以传媒的大视野布局未来的集团成长空间。另外,关于报业,去碎片化的行业认知愿望已经成为业内主流,中国报业发展年度报告(2005)的推出,首次为我们勾画出中国报业发展的基本轮廓;如果4月份成立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和此前在中国落地BPA认证可以充分调动起报刊业发行量稽查的热情,这将使我国报刊业进入一个初步规范的运作平台。

二、互联网业:学习创新的好榜样

2005是互联网风光无限的一年,无论产业成长的速度和张力都是传统媒体所羡慕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达1.03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很难说是网民数量的激增给了网络更多盈利模式生成的空间,还是网络创造了更多价值点吸引了更多人成为网民,这一年,网络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媒体形态之一。只是,和5年前价值点的模糊不清、以广告收入为主要设计不同的是,网络在这一年里成熟多了。这表现在两个典型事件上:首先是当年初网站在近年赖以发展的无线业务受限之后,并没有对该行业带来太大的冲击。其中,新浪和搜狐的无线业务虽然下滑很多,但总体收益只是相比上年同期微降,至第三季度已经逐步复苏,没有出现致命的波动。其次,网易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于9月份去世,但是对公司成长性影响不大。据2005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网易总营收、净利润双双领先其他个门户网站,而净收益更是新浪、搜狐和TOM三大门户网站的总和还要多。这大概是互联网行业跌入低谷的过程中,市场逆境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了。有人调侃说互联网行业是真正的“剩者为王”,虽是戏言,也道出了其中真谛。另外,网络的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也显示出了互联网更为成熟的经济结构。以淘宝网和eBay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以盛大、网易和第九城市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服务、以百度、google和雅虎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服务、以新浪和搜狐为代表的网络广告服务分别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这种多元化的收益模式给予投资者更多选择,使互联网行业增添更多对资本的吸引力。

互联网2005年度最为耀眼的事件是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出色表现。8月5日,百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当天股价上涨354%,开创纳市5年来新股首日增幅之最。而早在2004年6月,百度引入google作为股东,就已经筹划上市。由于此前google在美国股市的出色表现,当百度以“中国Google”的概念和投资商沟通的时候显得相当容易,简单、有效的价值表述把百度排名竞价的成长模式优势表述的清晰而又充满吸引力,可谓价值传播的经典之作。尽管此后百度市值出现了一些波动,但百度的价值也已经深入人心了。其次是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购并案。10月25日,阿里巴巴公司顺利完成对雅虎中国全部资产的收购并开始正常运行,购并涉及金额超过10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随后,新雅虎在时隔七年之后重归搜索。购并后的新雅虎首页异常简洁,以雅虎搜索的搜索框为主体,集中突出的体现出搜索的概念。阿里巴巴凭借淘宝网电子商务平台和雅虎中国的搜索服务构筑起了坚实的两翼,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成长稳健、富有张力。互联网行业的年度关键词应该是“博客”。“博客精神”被总结为“草根的、匿名的、真实的”。凭借“参与即生产”的成长理念,博客形成了低投入、快增长的特征。据易观国际11月统计结果显示,至2005年9月,中国注册博客数量已经由2004年年底的1475万攀升到3340万。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博客的出现是在互联网低潮时期、无法吸引到大资金的支持,以较小投入获得扩张的一种独特创新成长方式。它的“参与即生产”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内容生成的成本压力;同时,个人化写作表现出的整合分析能力、个人化的信息表述方式都避开了门户网站单纯的信息集纳功能强势,赋予信息更为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源于博客精神的互联网操作理念的形成被认为是有别于第一代门户网站经营方式的web2.0时代的到来。虽然博客的成长模式解决了内容生产的资本制约问题,实现了吸引眼球的基本要件的构建,但它却无法提供一个和其生产理念相匹配的盈利模式。从目前的情况看,博客更多的是实现自我写作的梦想,而关于盈利模式的建构基本上还处于互联网初期的广告主导构想阶段,相当于上半身进入了web2.0时代,而下半身还留在了web1.0阶段。但是,博客传播方式的创新为原有竞争者引入了新活力。新浪博客的出现加入了名人元素,用方兴东的话说是新浪博客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博客主流化。[4]同时,11月百度推出“百度知道”、新浪推出与新浪“知识人”。这种提问式搜索引擎以“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改变了关键词搜索的特征,把博客“参与即生产”的理念嫁接到了搜索业务当中,不仅提高了搜索的精确度,而且,更为人性化的信息供需方式进一步优化了搜索过程和界面。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成长性更多的表现为学习创新的效率竞争。2004年度,新浪以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成为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但2005年第一季度,新浪的营业收入被盛大大幅超越;第二季度,新浪又被网易超越。2004年度,新浪也是营业利润规模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但早在2004年度的第三季度,盛大的营业利润就开始超越新浪;紧接着网易在2005年第一季度超越新浪、第二季度超越盛大。网易重新夺回营业利润第一的宝座,盛大退居第二。网易的胜出得益于它对网络游戏自主创新的专注和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而盛大依靠代理传奇游戏起家快速积累起来的财富扩张过速,以至于模糊了主业。盛大2005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尽管净利润较上季度增长17.1%,但收入比上个季度下降7%,其中《传奇》第三季度平均同时在线用户数为23.3万,低于上一季度的38.1万,收入也较上季度下降了33.5%。这显然也与网易的《西游》系列、第九城市的《魔兽世界》的崛起有关。2005年11月至12月间,作为国内网游第一企业的盛大公司先后推出《传奇》、《梦幻国度》和《传奇世界》三款免费游戏,标志着盛大的转型战略的启动。如何选择创新方向、获得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第一要义。

三、广播电视业:份额守护和创新空间的寻觅

2005年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4.48 %,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5.81 %,比2004年分别增长0.43%和0.52%;全国有线电视用户1.26万户,较2004年增长8.31%;2005年全国数字电视用户413万户,较2004年增长325%。全国付费数字电视用户139万户,较2004年增长275%。2005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888.76亿元,较2004年增长7.77 %。其中,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458.63亿元,较2004年增长10.65%。全国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151.28亿元,较2004年增长10.15%,其中已完成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的青岛、杭州有线电视收入分别达到2.26亿元和2.20亿元,较2004年分别增长了35.51%和59.31%。[5]另外,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已经列入正在制定中的第十一五规划,困扰三方多年的市场开放与扩展问题有望出现实质性的突破。

2005年对于广播业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局。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05年广播广告第一季度平均增长了87.13%。 从各行业广播广告投放情况看,在零售、金融保险投资、食品、汽车、个人用品增长最为快速,分别增长了204.17%、169.98%、148.76%、92.99%和120.77%。随后的2005年上半年数据再次显示,广播广告增长49%,是1999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个年度。[6]相比同期电视和平面媒体17%、8%的广告收入增幅,广播业的增长速度其实是惊人的。

电视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央视和省级卫视对全国市场争夺。2005年中央级卫视全国累积覆盖人口达到108.5亿,省级卫视全国累计覆盖人口达到111.3亿。其中,浙江、山东和湖南卫视覆盖人口超过7亿人;安徽卫视增长势头强劲,一直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率。双方的竞争在两个维度进行,一个是传统市场的争夺,一个是新的市场空间的抢占。

在传统市场争夺层面,竞争的激烈程度更高。以央视为一方,以文广集团、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为另外的一个阵营,在活动和电视剧两个点上博弈。2005年,湖南卫视联手天娱传媒公司推出《超级女声》,以海选方式实践大众的狂欢。根据央视索福瑞31个城市调查数据,《超级女声》的收视率最高时曾超过《新闻联播》。湖南卫视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冠名、广告和短信收益这三大部分。其中仅“超级女声”冠名费就达到了2800多万,广告价格则攀升到每15秒高达7.5万元,年度总决赛广告报价更高达每15秒11.25万,超过了央视黄金时段最高11万价格。随之而进行的是央视对《超级女声》的批判,一时之间这档栏目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湖南卫视和央视围绕《超级女声》“低俗”与否的争辩,其实质是关于中国电视市场娱乐产品标准制定主导权的争夺。在此之前,央视一直是电视新闻产品质量标准的绝对制订者;同时,也一直居于电视娱乐产品创新的前沿。而在2005年和湖南卫视的较量当中,基于同类节目《梦想中国》的影响力不敌《超级女声》,其产品标准制订者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央视的反应可以视为一种自我地位的维护。如果说关于《超级女声》的是是非非仅仅使央视受到了威胁,那么,9月韩剧《大长今》的热播则进一步鼓舞了湖南卫视争夺电视娱乐节目主导权的信心。该剧被湖南卫视抢先一步获得国内独播权,在很多大城市都超过了10%的收视份额,央视年度电视剧中也只有《亮剑》可以平均10.3%的收视率抗衡。如果考虑到《大长今》晚10点播出,而《亮剑》为黄金时段播出,这种比较更令湖南卫视振奋。而在此间央视播出新版《京华烟云》,湖南卫视则播出老版《京华烟云》,双方竞争如影随形。央视对这种争夺也早有准备。原计划2006年才推出的电视剧频道晚间海外剧三集连播的改版提前到了8月16日,12月又以超速度引入的美国热播剧《疯狂主妇》,但对收视率的提升效果并没有实现。据统计,目前在我国31个省级卫星台中,前5强的收视份额已经与后26个卫星台各占半壁江山。除了上述湖南卫视向全国电视市场的冲击之外,浙江卫视和上海文广集团也表现突出。浙江卫视在2005年推出了《雪山飞狐》等7部独家买断的连续剧,其中新版《雪山飞狐》以总价3400万元、单集85万元的超高价格被买下。此次浙江卫视采取的是“4+1”联合购片模式,联合三家卫视以及上海文广一起购买电视剧,5家电视台共享全国首播权。针对省级卫视的冲击,央视的2005年成长得虽不轻松但也收获颇丰。2005年第四季度,央视的平均市场份额在全国超过了37%,达到了历年来最高值,整个2005年度中还有几周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40%;[7]据推测,其全年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在120亿人民币左右。2005年初,央视提出了“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中央电视台频道制改革方案》、《中央电视台频道考察评估方案》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中央电视台从中心制开始向频道制的管理方式过渡。5月,电视剧频道全新改版,24小时播出;8月CCTV-5改版说明会举行;9月,CCTV-9在新闻集团旗下Fox新闻频道资深制片人约翰•特伦齐奥的帮助下进行频道包装和节目改版;12月,CCTV-10频道全新改版。同时,央视以2亿元的超支代价连续买断了《京华烟云》《宝莲灯》等优质国产剧的“独播权”,央视一套的“黄金剧场”年度收视份额增长了两成以上。

在对创新空间的争夺方面,手机电视、IPTV、数字电视、高清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列车车载电视(CTTV),一扇扇新的产业空间之门次第打开。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文广集团、央视、分众走在了前面。央视和文广的高清频道在2005年9~10月间已经试验性地推广,又同时选择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开播它们的高清数字电视频道,前者叫“新视觉”,后者叫“高清影视”,成为国内、也是全球华语最早的两个高清电视频道。在与央视的激烈争夺之后,2005年5月上海文广集团拿到了国内第一张IPTV牌照,希望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成就电视业的新成长空间。但是由于文广选择了电信部门而不是广电系统进行合作,市场拓展工作异常艰难。目前文广的IPTV业务还仅限于在上海和哈尔滨两地展开,在其他城市只处在小规模的测试阶段。继2005年12月泉州广电叫停已经发展了近万户的上海文广IPTV业务,2006年1月浙江广电也全面叫停全省IPTV业务的市场推广。手机电视是文广的又一项新业务。“每3天增加1万用户”的惊人数字,使得手机电视市场成长性诱人,先是文广旗下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已与中国移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梦视界”平台,推广手机电视业务,随后SMG又与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联手开发DMB手机电视的项目。

在楼宇电视市场上,分众和聚众明显是行业的巨头。据AC尼尔森和央视市场研究(CTR)的数据显示,分众与聚众已占据整个行业96.5%到98%的份额,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2005年7月,分众传媒登陆纳斯达克,市值达到6.8亿美元,江南春还应邀按响了纳斯达克开市的铃声。10月份,分众以总值接近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100%股权。但是,正当人们眼看着两家巨头展开全面角逐的时刻,楼宇电视市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2006年1月7日,分众传媒宣布同聚众传媒达成合并协议,聚众传媒作价3.25亿美元。聚众传媒与分众传媒合并以后,商业楼宇联播网将覆盖中国近75个城市,3万多栋楼宇,分众市值达到15.7亿美元,股价增幅已经超过150%。

总结2005年度中国传媒业成长轨迹,超越经验,学习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传媒面对新形势的前进方向。理性的培育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使传媒的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并充满阳光。

注释:

1.以上数据引自王国庆.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R],参见人民网.2005<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全文(http://www. peopledaily.com.cn2005年8月5日)

2.王卓. 质疑“报纸消亡说”:报纸的前景仍然光明[R],人民网(http://www. peopledaily.com.cn2005年10月13日)

3.范以锦.南方报业的模式比较安全 [J],今传媒,2002年(12)

4.陈亮.门户圈地冲击纯博客网站 [N],南方日报,2005年11月30日

5.以上数据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计信息最新数据. [R](http://gdtj.chinasarft.gov.cn 2006年1月20日)

6.以上数据引自闫海生.广播广告:2006又是春天?[J],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1)

7.陈榕. 三势力咄咄逼人 央视“解剖”对手攻子之盾 [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