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存货核算的教学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26
/ 2

摘要: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进行。正确进行存货的核算,对于加强企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正确计算企业损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该如何有效开展存货核算的教学工作呢?本文将结合对存货核算方法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授课的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法,谈一谈该如何有效开展存货核算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存货核算,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核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存货的核算方法,既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本文将探讨的就是如何有效开展存货核算的教学工作。

一、有效开展存货核算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资源。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日超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的是企业不断提高其存货流转和更新的速度,而在流通和更新过程中准确合理地核算和计量存货更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断寻求一种方便快捷而又不失合理性的存货计价方法成了每个渴求持续发展的企业的当务之急。基于存货核算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存货核算方法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列示每种方法的优越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二、比较分析法在存货核算教学中的运用

1、实际成本法

(1)材料收入时:

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①买价;②运杂费;③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④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⑤大宗材料的市内运输费用;⑥企业以外汇购入材料支付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通过则“原材料”科目核算。

采购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

(2)材料发出时:

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由于原材料购入时间和地点不同,同种类但不同批次原材料成本往往不一致。所以在每次发出原材料时,就存在一个发出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如何计算的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计算。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哪种存货计价方法最好,主要看企业所经营存货的特点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以及物价变动情况等,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才是最好的存货计价方法,企业才会从中受益。

发出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

(1)材料收入时:

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购入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与按实际成本核算相同,但是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采购时: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额)

贷:材料采购

或是: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额)

(2)材料发出时:

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平时发出材料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终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将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① 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② 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

③ 计算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分摊超支额)

或是:借:材料成本差异(分摊节约额)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通过比较,在授课时应强调:第一,“在途物资”和“材料采购”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只是适用于不同的核算方法。第二,“原材料”科目在实际成本法核算的是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而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是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第三,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差异,该差异可借以考核各种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促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第四,材料的计划成本法的难点在于发出材料时,将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在这一计算环节,需要正确理解“节约差”和“超支差”的含义,结合“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经济学含义,在计算出材料计划的基础上,快捷、准确的得出相关材料的实际成本。

三、拓宽教学思路,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融通。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知识、在技能训练或实习中融合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理论教学才不是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才不是低层次的简单操作。

对于存货核算,可以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提供模拟公司的背景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学生按照教师的课堂演示,根据实训中接触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结算凭证、收料单、领料单等原始凭证,分别采用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进销存明细账,进而掌握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下材料采购和材料收发业务的核算的区别。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训操作,对学习的存货核算方法的业务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区分。最后,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小结。着重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只有组织技术上的差别,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材料的耗用最终都要以实际成本体现,计入产品生产成本,此外资金的占用也要反映实际成本。2、基于两种方法的核算特点: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材料收发业务较少、材料品种不多的企业。而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材料品种、规格较多、材料收发频繁,材料的计划成本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松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要“三化”》,教学经济,2010

(2)林云刚、朱建君,《工业企业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片

(3)陈轶群、章普安、陈建中,《新编工业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