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故障自动隔离功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22
/ 1

摘 要:馈线自动化是利用一次设备配套的智能化功能,完成对线路故障区段、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达到减少停电区间、缩短停电时间的目的。本文探讨了配电网故障自动查找并隔离的方法。

关键词:配电网 馈线 自动化

一 前言

馈线自动化就是监视馈线的运行方式和负荷。由于目前国内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不同设备、不同设计方案组成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实施方法就不同。本文以"手拉手"供电网为研究对象,就馈线自动化中故障自动隔离功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探讨。

二 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馈线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1、遥测、遥信、遥控功能;

2、故障处理:故障区域自动判断和自动隔离,故障消除后迅速恢复供电功能;

3、负荷管理:根据配电网的负荷均衡程度合理改变配电网的运行方式;

4、重合闸控制:当发生过电流并导致断路器跳闸时启动,并在断路器一侧电压恢复时开始延时计数,从而实现沿线从电源至末端依次重合,若一次重合失败则不再重合;

5、对时功能;

6、过电流记录功能;

7、事件顺序记录(SOE)功能;

8、定值的远方修改和召唤功能;

9、停电后仍维持工作的功能。

三 线路故障区段查找的基本原理

1、馈线故障区段的定位:

对于辐射状网、树状网和处于开环运行的环状网,在判断故障区域时,只须根据馈线沿线各断路器是否流过故障电流就可以判断故障区段。假设馈线上出现单一故障,显然故障区段位于从电源侧到线路末端方向最后一个经历了故障电流的断路器和第一个未经历故障电流的断路器之间。

2、事故跳闸断路器的定位:

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线路故障时,未必是第一个经过故障电流的断路器跳闸,极有可能越级跳闸。例如图1中e点故障,分段断路器3没有跳开而是断路器2跳开。根据断路器位置不能判断故障区段,但根据是否流过了故障电流却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断路器1、2、3经历了故障电流而断路器4却没有经历,从而得出故障区段在e段的结论)。

为了确定各断路器是否经历了故障电流,需对安装于其上的各台FTU进行整定,由于从原理上不是通过对各台断路器整定值的差别,来隔离故障区段的,因此多台断路器可以采用同一定值。这样即使增加馈线上的分段数目也不会带来任何影响。 而故障区段隔离后,越级跳闸的断路器要复位,对于事故后跳闸断路器的准确定位是非故障区段自动恢复供电的关键。

3、断路器状态描述矩阵:

我们可以用1维矩阵运算来判别断路器是否越级跳闸。矩阵编写原则为:若第i台断路器在合闸位置,矩阵第i元素置为1,反之为0。正常运行各断路器的状态可用矩阵A来描述,如图1正常运行时A:|11110111|。

对于上例,假设e点故障时断路器2跳开,断路器3未跳开,我们可用矩阵B来描述故障后的断路器状态,如B:|10110111|。

4、事故跳闸断路器定位矩阵:

用事故前断路器状态信息矩阵A减去事故后断路器状态信息矩阵B,即可准确地识别事故跳闸断路器。对于上例可用事故跳闸断路器定位矩阵C来确定C=A-B=|01000000|。由于C矩阵中第2个元素值为1,则说明故障时是由断路器2跳闸切断故障电流的。根据前边计算可知,故障区段位于断路器3和4之间。故应自动恢复断路器2到合闸位置。 对于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的馈线自动化功能,从故障段查找、隔离、非故障段自动恢复,一般仅需要十几秒钟。

四 对"手拉手"供电线路分段、支线断路器的要求

1、线路"过流保护"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应由线路分段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流,变电所出线断路器不动作;

2、线路"速断保护"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应由变电所出线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流,在进行一次重合闸,线路分段断路器不应动作;

3、支线故障情况下,首先跳开支线断路器,不让故障越级到主干线路;

4、支线断路器定值在满足运行条件下应尽可能的小,跳闸延时时间尽可能的短。

五 "手拉手"供电线路分段断路器保护整定值的原则

1、线路分段断路器的过流值应比能和它相联的任何一个变电所出线断路器的过流定值小;

2、线路分段断路器的过流延时时间应比变电所出线断路器延时时间短,但还要在时间上保证避开系统励磁涌流;

3、形成"手拉手"供电的线路上所有分段断路器的定值和时间应设置成一样的;

4、在系统和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将变电所出线断路器速断保护定值设置得大一些,以满足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