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七年级生物下---血液循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21
/ 2

摘要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这一循环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血液循环系统。

关键词: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心输出量

一 血液循环的发现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W.Harvey,1578~1657) 哈维对蛇实验结果进行了周密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后,一定进入了动脉;而静脉里的血液,一定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液是相通的,血液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后来,意大利人马尔比基(MarcelloMal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细小的血管将动脉与静脉连在了一起,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二 血液循环慨念

血液循环是指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血液循环。

三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通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肺循环自右心室开始。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

四 血液循环的路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其中,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室被称为血液体循环,从肺动脉开始到左心房被称为血液肺循环

五 血液肺循环中的心脏 心动周期 心输出量

1、 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心脏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与胸前壁邻近,其体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故在此处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动。心底较宽,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后上方,与食管等后纵隔的器官相邻。

心脏表面靠近心底处,有横位的冠状沟几乎环绕心脏一周,仅在前面被主动脉及肺动脉的起始部所中断。沟以上为左、右心房,沟以下为左、右心室。在心室的前面及后(下)面各有一纵行的浅沟,由冠状沟伸向心尖稍右方,分别称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的正常位置关系呈现轻度由右向左扭转现象,即右心偏于右前上方,左心偏于左后下方。 心脏是一中空的肌性器官,内有四腔:后上部为左心房、右心房,二者之间有房间隔分隔;前下部为左心室、右心室,二者间隔以室间隔。

2、心动周期

指心脏机械活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在一个心动周期中:①两心房首先收缩(约0.1秒)继而舒张(0.7)秒;②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约0. 3)秒随后进入舒张期(约0.5秒)

③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所以不会感觉累。

3 心输出量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博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等于每博输出量与心你的乘积。健康成年男性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75*70ml=5250ml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5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力。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心脏。

参考文献

《生理学》 王庭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教版)

作者简历:林黔志(1976.9—— )贵州 六盘水 六枝特区新华乡中学

中学生物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