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成相杂辞”“隐书”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1
"成相杂辞"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先秦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并且影响了文人的创作.从现存作品看,"成相杂辞"主要产生在楚国东部,和黄老之学有密切关系.现存成相体,大都以格言谚语集锦为其形式,以道德教化为其内容,用赋诵的方式传播."隐"和古代的巫史关系密切,由巫转述的神的预言谶语大多是以叶韵的隐语形式表现出来.到了战国游士和俳优手中,"隐"为纵横策士资为谈助,更成了俳优侏儒亲近讽喻劝谏国君的工具.隐语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根植于古老民族的原始文化歌谣.隐语从神的警告变成人的讽喻,就和"谐"合为一体.谐语大都以人的缺陷作为嘲笑的对象,渐变为诙谐调侃的杂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