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致倦库蚊季节消长及其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目的了解咸宁市优势蚊种致倦库蚊的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动态和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指导城区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致倦库蚊种群动态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抗药性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DDT和双硫磷对致倦库蚊Ⅳ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致倦库蚊种群动态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在7—9月份密度最高,呈现单峰曲线。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013—2015年平均蚊密度分别为0.07、0.1和0.18只/(灯·h);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溴氰菊酯、DDT和双硫磷对致倦库蚊的LC50分别为0.01105、0.37510和0.00081mg/L,致倦库蚊对3种杀虫剂产生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050、31.260和1.353倍。结论咸宁市城区优势种致倦库蚊的发生高峰期为7—9月份,是防治蚊虫的关键时期,建议结合治理蚊虫孳生地控制蚊密度,延缓抗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