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透析方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parathyroidectomy,PTX)术后生存预后的差异,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SHPT并接受PTX治疗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前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结果共9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9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死亡23例。与PD组(n=45)比较,HD组(n=54)患者透析龄、血压、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总心脏瓣膜钙化率、二尖瓣瓣膜钙化比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较高(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6.00(32.75,60.2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D组与PD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414,P=0.5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HR=1.066,95%CI 1.017~1.118,P=0.008)、收缩压>140 mmHg(HR=2.601,95%CI 1.002~6.752,P=0.049)及IVST增厚(HR=1.269,95%CI 1.036~1.554,P=0.021)为PTX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和IVST预测透析患者PTX术后全因死亡的截断值分别为51.5岁(AUC=0.673,95%CI 0.545~0.802,P=0.013)、75.0个月(AUC=0.654,95%CI 0.528~0.780,P=0.027)和13.5 mm(AUC=0.680,95%CI 0.557~0.803,P=0.010)。年龄、透析龄、IVST、左心室肥厚及收缩压>140 mmHg联合预测患者PTX术后全因死亡的AUC为0.776(95%CI 0.677~0.875,P<0.001)。结论HD与PD患者PTX术后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年龄增加、收缩压>140 mmHg及IVST增厚是透析患者PTX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出处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