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脂并脂肪充填联合腹臀部整形人体轮廓塑形术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实施脂并脂肪充填联合腹臀部整形人体轮廓塑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肿、脂肪栓塞、血清肿、两侧不对称、感染、感觉迟钝、坏死、色素沉着、凹凸不平等并发症,手术切口瘢痕比较隐蔽;但实施环脐切口腹壁切脂缝合的患者在腹中线处具有较明显的切口瘢痕,这部分患者在实施手术前便已明确告知,因此术后受术者均接受;注射隆乳丰臀的自体脂肪颗粒吸收和存活率处于稳定的状态,受术者对术后的外观均比较满意,无供区畸形,手感良好。对患者实施为期三年的随访发现,形体轮廓具有明显的综合改善效果,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采用多种手术联合的方式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吸脂 脂肪充填 腹臀部整形 人体轮廓塑形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实施不同痰方法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06月-2021年06月的70例ICU肺部感染患者并依照数字分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密闭式痰法护理和开放式痰法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痰量及血氧饱和度均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ICU肺部感染 开放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痰管加可视喉镜应用于ICU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2019年07月-2021年06月本院成人综合ICU收治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于可视喉镜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46例与研究组(于可视喉镜加痰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54例,对比两组普通气道、困难气道患者一次成功插管率、插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普通气道和困难气道中,两组一次成功插管率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普通气道中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困难气道中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无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BBR)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细胞器靶向性及双光子成像效果,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采用HeLa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以商业线粒体染料为比较对象,探讨其亚细胞水平的靶向区域和靶向能力,并将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探讨BBR对其组织渗透和双光子成像性能,最终应用白光光源辐照,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潜在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结果BBR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其对线粒体的靶向性能与商用线粒体染料具有94%的共染率,且其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在840 nm的双光子激发下能够良好的激发其进行整体斑马鱼的成像;采用低能量白光辐照下,其光动力治疗杀伤效果显示,在较低的浓度下,肿瘤细胞可被大比例杀伤(杀伤率>90%)。结论BBR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可以在聚集状态下发光更加明亮,且其是一种良好的线粒体染料,其具有良好的双光子吸收、发射性能和光动力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黄连素 线粒体 双光子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96例复杂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是否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分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52),实验组术前7 h经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2.5 mg,术中吲哚菁绿荧光导航下行LC。对照组行常规LC。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胆总管及胆囊管识别率、胆囊三角完全解剖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情况及术后结石残留率。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对照组中转开腹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切开胆囊三角区浆膜前,实验组患者胆总管识别率为84.1%(37/44),胆囊管识别率为72.7%(32/44);对照组患者胆总管识别率为26.9%(14/52),胆囊管识别率为28.8%(15/52),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完全解剖胆囊三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2±8.6) min、(48.2±9.8) min、(16.3±5.2) mL,对照组分别为(46.7±13.9) min、(65.2±15.4) min、(26.1±11.3) mL,两组患者完全解剖胆囊三角、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肝外胆管损伤及结石残留,对照组出现右后肝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2例、残余胆囊结石1例,两组肝外胆道损伤及术后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2,P=0.081)。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复杂LC中有助于早期识别胆总管、胆囊管,可较好地避免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荧光 吲哚菁绿 荧光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荧光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以了解动脉瘤形态, 观察瘤颈具体位置、与载瘤动脉关系,夹闭动脉瘤后载瘤动脉有无狭窄、夹闭不全以及动脉瘤后壁下隐藏的穿通支血管有无误夹。结果15例动脉瘤夹闭全部成功(15/15),3例动脉瘤夹闭后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后,发现动脉瘤颈残留,给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或补加动脉瘤夹,有1例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后发现误夹脉络膜前动脉,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使用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脉络膜前动脉通畅,有1例A1段动脉瘤夹闭后,使用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发现有穿支血管被误夹,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血管通畅,本组患者无手术相关致死、致残病例,也无植物生存状态病例。结论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观察穿支血管有无误夹及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较不使用神经内镜和(或)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减少术中脑血管痉挛,减少穿支血管误夹率,避免动脉瘤瘤颈残留,避免载瘤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指环病毒7型(TTV7)、8型(TTV8)、10型(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发布的TTV7、TTV8、TTV1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TV7、pMD19-T-TTV8、pMD19-T-TTV10,以其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基于FAM-Eclipse探针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TTV7、TTV8、TTV10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0.340 2x+114.780 0、y=-0.351 1x+114.940 0、y=-0.348 9x+115.020 0,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8拷贝/μl、84拷贝/μl、98拷贝/μl。在临床小儿血清样本中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9%、2.1%和4.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TV7、TTV8、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高等特点,可为临床血清样本TTV检测提供一个快速手段。

  • 标签: 指环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 敏感性 血清样本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荧光分光光度计检出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过程和方法,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并最终给出检出限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 标签: 荧光分光光度计 检出限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本项目通过对比分析(SK-乐析)氢化物发生法连续流动模式和(PF6-2普析)断续模式,对提高水中汞的检测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数据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率以及灵敏度、精准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氢化物发生发,连续流动模式,方法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细胞培养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01月--2020年12月采集的2605例疑似流感样本作为课题对象,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检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获得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胞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p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培养 流感病毒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脑膜炎(TBM)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70例TBM患者(TBM组)和30例非TBM患者(非TBM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GeneXpert和T-SPOT.TB检测。以脑脊液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和T-SPOT.TB诊断TBM的情况。结果TBM组GeneXpert、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及两种方法串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TBM组[27.14%(19/70)比0、72.86% (51/70)比46.67%(14/30)、78.57%(55/70)比46.67%(14/30)和21.43%(15/7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为78.57%,准确度达71.00%;而两种方法串联诊断TBM的特异度为100.00%,误诊率为0。结论GeneXpert和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两种方法串联及GeneXper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均高达100.00%,两种方法串联可降低TBM的误诊率,并联可降低漏诊率。

  • 标签: 结核,脑膜 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脑膜炎(TBM)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70例TBM患者(TBM组)和30例非TBM患者(非TBM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GeneXpert和T-SPOT.TB检测。以脑脊液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和T-SPOT.TB诊断TBM的情况。结果TBM组GeneXpert、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及两种方法串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TBM组[27.14%(19/70)比0、72.86% (51/70)比46.67%(14/30)、78.57%(55/70)比46.67%(14/30)和21.43%(15/7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为78.57%,准确度达71.00%;而两种方法串联诊断TBM的特异度为100.00%,误诊率为0。结论GeneXpert和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两种方法串联及GeneXper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均高达100.00%,两种方法串联可降低TBM的误诊率,并联可降低漏诊率。

  • 标签: 结核,脑膜 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 简介:摘要:应用耐碰撞系统设计思想,提出了采用新型能结构和填充材料的排障器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基于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排障器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能和缓冲碰撞的安全性能。

  • 标签: 地铁车辆 吸能排障器 铝蜂窝结构 仿真分析
  • 简介:摘要:绞式挖泥船具有疏浚效率高、疏浚经济好、疏浚技术成熟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使它广泛用于水下清淤、航道开挖、填海造陆等工程。而今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水工建设中对水下边坡的成坡质量要求逐步严苛。本文将结合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在PADMA河道整治项目中精确疏浚边坡的实例,浅谈绞式挖泥船精确疏浚水下边坡时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绞吸式挖泥船 边坡精确疏浚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停药顺序对鼻内镜手术静复合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6月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结束麻醉组(A组)与静复合结束麻醉组(B组),两组各35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4 mg/kg,芬太尼3~4 μ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6 mg·kg-1·h-1,瑞芬太尼6.5~13.0 μg·kg-1·h-1,七氟烷≥0.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结束七氟烷吸入,B组结束丙泊酚泵注;预计手术结束前 10 min,A组结束丙泊酚泵注,B组结束七氟烷吸入;手术结束,两组均结束瑞芬太尼泵注。记录两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观察两组入室后(T0)、麻醉结束时(T1)、呼吸恢复时(T2)、意识恢复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及拔管后10 min(T6)时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T2~T6及拔管后20 min(T7)躁动评分;拔管时咳嗽评分。结果A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6.0±4.6)min、(18.0±5.3)min、(19.0±5.5)min,均明显长于B组的(8.8±3.5)min、(9.5±4.1)min、(10.7±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54、8.881、9.011,均P<0.05);T0~T6两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T6两组躁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拔管时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停药顺序均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苏醒期躁动与拔管时呛咳反应,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结束麻醉的复苏时间要长于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

  • 标签: 麻醉,静脉 麻醉,吸入 麻醉药,联用 鼻内镜手术 停药顺序 麻醉苏醒延迟 复苏时间 血流动力学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ICU重症肺部感染,实施纤支镜肺泡灌洗痰术的效果。方法:取患者74例,随机分为基础、纤支镜肺泡灌洗痰术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分别为(9.36±2.15)d、(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引用综合护理、负压痰的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取100例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内于我院诊治的COPD患者,均合并有Ⅱ型呼吸衰竭,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产生2组,展开对照组(n=50,综合护理)与观察组(n=50,加用负压痰)的临床效果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PVC、MB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且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各项评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结合负压痰对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负压吸痰 慢性阻塞性肺 Ⅱ型呼吸衰竭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673例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总阳性率为91.23%,高于KOH湿片法的79.20%(P<0.05),总平均阅片时间为(73.00±7.95)s,低于KOH湿片法的(89.62±9.41)s(P<0.05);荧光染色法在念珠菌尿布皮炎、手足癣、体股癣、甲癣、头癣、花斑癣各病种中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均P<0.05),荧光染色法在各病种中的平均阅片时间均低于KOH湿片法(均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有良好的染色效果,是较KOH湿片法更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常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浅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皮肤癣菌
  • 作者: 吴来东 李仓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8-12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16期
  • 机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测试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法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灵芝中硒含量的测定,针对微波消解最佳程序条件、仪器工作参数、酸性载液选择、硼氢化钾用量控制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及优化。测试结果表明,以5%HCl溶液为载液、1.5%KBH4溶液为还原剂,能够保证硒的相对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并且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μg/L,检出限为0.3μg/L,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1.1%左右,样品平均回收率可达100%以上,能够为灵芝中硒含量的测定提供便捷、准确方法。

  • 标签: 富硒灵芝 硒含量 微波消解法 HG-AFS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