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喉癌患者通过手术加放射治疗以及单纯喉部分切除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到2010年喉癌患者资料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加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喉部分切除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声带切除、次全喉切除、垂直半喉切除以及水平半喉切除,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4.0%,对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0.0%,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临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84.0%、68.0%以及0%,通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全部得到良好或是较好的发音效果。结论针对喉癌患者通过手术加放射治疗没有提高其5年生存率,患者接受喉部分切除可以得到满意的发音功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喉癌 喉部分切除术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根管治疗治疗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9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多次根管治疗治疗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隐裂性牙髓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疼痛率,可推广。

  • 标签: 隐裂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管治疗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根管治疗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一周后的疼痛率以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结束一周后的疼痛率为11.7%远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远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其术后疼痛率以及临床疗效作用均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隐裂性牙髓炎 多次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隐裂性牙髓炎采取不同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80例,共有患牙102颗,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传统多次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成功率、复诊疼痛情况及根备前及根充前细菌菌落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3%、88.0%,观察组治疗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诊疼痛患牙均较少,分别为11.5%、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充前,观察组兼性厌氧菌、厌氧菌菌落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6.6±1.8)、(11.8±2.1)、(10.5±1.9)、(70.5±12.3)cfu/ml],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隐裂性牙髓炎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即可取得与传统多次根管治疗一样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疗效 隐裂性牙髓炎 根管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采用切开引流与切开挂线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切开引流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切开挂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治疗的总有效率;实验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的时间要短于常规组病患;而实验组病患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P<0.05)。结论在肛周脓肿的治疗中,切开挂线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切开引流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病患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 切开引流术 切开挂线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钻孔减压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对该院6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钻孔减压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及1年、1.5年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钻孔减压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清理术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5例中出现8例(17.78)切口感染、1例(2.22)钢板断裂,总发生9例(20.00);研究组55例中出现5例(9.09)切口感染、2例(3.64)成角畸形,总发生7例(1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值得推广。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下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和传统开颅治疗36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治疗,观察组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22%,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出血时,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比传统开颅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传统开颅术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并将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治疗,比较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相比较,括约肌间瘘管结扎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疼痛时间,减少中出血量。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成对照组(65例)及观察组(119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治疗。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1d血肿清除率、手术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的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低于对照组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临床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其造成的并发症少,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小骨窗开颅术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文中对改良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实用价值进行系列阐述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剖宫产中发生宫缩乏力大出血的患者,其中研究组45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止血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方法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成功率、产褥病率、血红蛋白变化,以及术后月经来潮时间。结果改良式B-Lynch缝合组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产褥病率都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改良B-Lynch缝合术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道前列腺剜除和电切治疗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34例,对照组运用电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以尿道前列腺剜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电切治疗比较,尿道前列腺剜除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确切,且不易引起并发症,具有在临床上持续推广与应用目的。

  • 标签: 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4-1月到2015年12月5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微创穿刺组25例和开颅血肿清除组25例。结果两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开颅血肿清除创伤较大,可能影响患者的恢复效率。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基底节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外剥内扎与痔上黏膜切除(PPH、TST)在痔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痔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组与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以及肛门括约肌功能状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相比较,痔上黏膜切除(PPH、TST)在痔治疗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可作为痔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外剥内扎术 痔上黏膜切除术(PPH TST)术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传统切除与小切口切除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切除治疗,另一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切除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大小、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遗留瘢痕率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3.24±0.68)cm、中出血量(19.69±3.08)ml、住院天数(3.38±1.27)d、手术时间(19.36±1.56)min,与对照组对比优势更大,P值小于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5.56%)、遗留瘢痕率(8.33%),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切除对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切口更小,中出血量少,能有效减少住院天数,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传统切除术 小切口切除术 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