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二甲醚(RE170)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R22、R134a、R410A和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在R744/RE170质量配比为30/70下,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最大,其值为4.922,分别比R22、R134a、R410A和R407C系统提高了17.53%、30.52%、19.09%和16.52%;此时,系统的冷凝压力为2.276MPa仅高于R134a系统,压缩机压比为3.708,压缩机出口工质排气温度为92.6℃。

  • 标签: 非共沸混合工质 R744 RE170 热泵热水器 最优质量配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玉米胚谷胱甘肽的提取及抗氧化应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论述,玉米胚中提取技术的研究,得出其药理及其他作用。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提取玉米胚中谷胱甘肽最合适的一种方法。结论临床上,已将GSH用于肝炎的辅助治疗,有机物及重金属的解毒,癌症辐射和化疗的保护,白内障HIV的抑制,抗氧化作用,细胞膜的保护,改善性功能等。

  • 标签: 玉米胚 谷胱甘肽 提取 抗氧化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C反应蛋白对中毒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中毒程度的轻、中、重度,对所有患者中毒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静脉抽血化验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结果轻度中毒者第一天检测明显异常,第三天恢复正常,中度患者第一天、第三天明显异常,第五天恢复。重度患者第一、第三、第五天均明显异常。结论C反应蛋白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与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相一致,可作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急诊科中毒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主要根据症状、体征制定中毒的程度。另外抽血化验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也可作为检测指标。但由于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困难,难以普及。本文通过对C反应蛋白的变化研究C反应蛋白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衰模型,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模成功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心肌线粒体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加味参附颗粒低剂量组、加味参附颗粒高剂量组及参附汤组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加味参附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心衰大鼠心肌SOD、CAT活性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结论加味参附颗粒能够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发挥其抗氧化损伤的作用,进而发挥改善心衰临床症状的作用。

  • 标签: 心力衰竭,加味参附颗粒,过氧化损伤
  • 简介:以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植株(HT)与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测定两种幼苗在渗透胁迫中的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渗透胁迫中过量表达拟南芥AtHsfAla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比野生型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高,说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对渗透胁迫中的APX,CAT,SOD有影响,表明AtHsfAla植株在渗透胁迫中能通过提高其内源抗氧化酶活性来抗衡逆境胁迫.

  • 标签: 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 渗透胁迫 抗氧化酶 拟南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测定6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并检测全血高切粘度(ηbHr)、全血低切粘度(ηbLr)、血浆粘度(ηP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AT-Ⅲ、PLg、t-PA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Fib含量、ηbL®、ηbH®、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PA活性下降,P<0.01。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液为血栓前状态,具有高粘滞、高凝固、低抗凝、低纤溶性特点,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病情,及早干预有利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血栓前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及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DEACMP患者临床特点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可伴有神经、精神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基底节区影像学异常表现为主,可伴有白质脱髓鞘等改变,个别患者可发现脑梗塞征象。结论DEACM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对评估病变进展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氢氧化钙诱导根尖封闭治疗成人复杂性慢性根尖周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成人复杂性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患牙按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试验组患牙使用氢氧化钙根尖诱导封闭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结果试验组痊愈率为90.2%,对照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氢氧化钙诱导根尖封闭治疗成人复杂性慢性根尖周病疗效优于常规根管治疗。

  • 标签: 氢氧化钙 诱导根尖封闭 复杂性慢性根尖周病
  • 简介:动物实验表明,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NO,iNO)可减少早产动物肺部炎症发生率,提高表面活性物质功能,促进肺生长。自20世纪90年代初iNO首次被用于治疗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以来,已逐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得到应用。虽然多项研究结果均证实iNO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ypoxicrespiratoryfailure,HRF)的有效性,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对早产儿可常规使用iNO治疗。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就目前iNO治疗早产儿的作用机制、治疗的临床方案、iN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一氧化氮 缺氧 呼吸衰竭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 简介: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在根管内封药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颗瘘管型根尖周炎的患牙。甲硝唑溶液冲洗后氢氧化钙根管内封药。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82颗患牙中成功78颗,成功率为95.12%。结论:氢氧化钙根管内封药对病程长、长期渗出、根尖区破坏较大,疼痛的病例有减少治疗期疼痛和减低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性,促进瘘管减小和愈合方面有优良效果。

  • 标签: 氢氧化钙 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 根管充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一氧化碳(C0)中毒性脑病患者的脑部MRI表现。结果急性C0中毒性脑病3例,1例表现为左侧大脑半球额顶叶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迟发性C0中毒性脑病12例,2例表现为弥漫性水肿及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8例表现为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双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对称性月晕状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合并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侧脑室后角周围异常信号。结论C0中毒脑病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反应其病理过程,并对C0中毒脑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31例支气管哮喘重度急性发作组﹑30例哮喘缓解组以及31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NO水平和肺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NO显著高于缓解期与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血清NO水平与FEV/FVC﹪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NO升高,说明NO参与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患者肺功能损害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哮喘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腑汤”对腹部术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复制结肠吻合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通腑汤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指标。结果通腑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降低(P<0.05)。结论“通腑汤”降低腹部术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可能是其恢复术后胃肠功能的机理之一。

  • 标签: &ldquo 通腑汤&rdquo 腹部术后 胃肠动力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和甲醛甲酚作为根管消毒剂,比较两者在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差异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牙髓炎和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200例300颗牙,随机分成两组,碘仿氢氧化钙糊剂(A)组和甲醛甲酚(B)组,每组各150例,记录症状体征,拍X线片,根管预备后A组封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B组封甲醛甲酚棉捻消毒根管,一周后复诊根充。用临床根尖周指数(CPI)进行疗效评定,随访两年观察疗效。结果A组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两年后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作为根管治疗的消毒剂,可减少治疗过程中急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可靠,是临床上一种理想的根管消毒剂。

  • 标签: 根管消毒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 甲醛甲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36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组和治疗组(肾康注射液组)。三组大鼠于术后20天处死,取左肾组织做HE染色观察和评价炎症程度,检测左肾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结果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20天后,对照组肾脏病理未见明显炎症改变,UUO组梗阻侧肾脏明显肿大,肾实质变薄,肾间质水肿,弥漫炎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或萎缩,肾间质纤维化。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肾组织中T-SOD和GSH-Px明显下降,但MDA明显升高。肾康注射液治疗后,肾组织T-SOD和GSH-Px活性显著性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单侧输尿管梗阻可以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氧化应激(OS)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肾康注射液可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氧化应激状态。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肾间质纤维化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哮喘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13例哮喘患者分为哮喘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呼出一氧化氮测定仪测定研究对象的FeNO浓度。结果哮喘组患者的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且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086,P<0.01;F=64.472,P<0.01);哮喘组患者的FeNO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562,P<0.01);经治疗后,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患者FeNO值均明显下降,但哮喘部分控制组FeNO浓度与未控制和控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值与肺功能参数FEV1%之间无相关关系(r=-0.131,P>0.05)。结论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辅助评价哮喘患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哮喘 患者 呼出气一氧化氮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术前1d至术后7d服用中药三黄抗氧化方(每天2袋,每袋100m1);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同实验组,口服与实验组相同包装的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12h及7d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术前1d和术后6h、12h、24h及48h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同时评价患者应激反应的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d血清中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上升;自术后12-24h,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NF-a、IL-6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术后6h表现为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术后24h实验组的全身应激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全身应激状态的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

  • 标签: 乳腺癌 围手术期 氧化应激 血管新生 中医药
  • 简介:试料用含亚硫酸钠的硫酸(10%)溶液浸取,使铜的氧化物矿物选择溶解,过滤后加入溴饱和盐酸掩蔽砷和锑等金属,补加少量硫酸,蒸干后用硫酸溶解,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氧化铜矿中酸溶铜的含量,此方法快速、稳定、准确。选取14个日常分析的样品进行测定,其结果与电解重量法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氧化铜矿 酸溶铜 碘量法 电重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含水量、不同熏硫时间对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为建立党参药材的标准化熏硫工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ⅨU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对熏硫后的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水分党参经过不同时间熏硫后,发现当党参水分含量分别控制在15%、25%、35%时,熏硫时间分别控制在21h、18h、15h以内,二氧化硫低于400mg·kg^-1;水分含量在65%左右或趁鲜熏蒸后,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400mg·kg^-1。结论:二氧化硫残留量与熏硫时药材水分及熏硫时间有相关性,药材水分越高、熏硫时间越长,二氧化硫残留量越大。

  • 标签: 党参 二氧化硫 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