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胰岛抵抗常合并脂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FFA)升高起脂毒性(LIPOTOXITY)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阐明其机理将日益受到重视。论点脂毒性(LIPOTOXITY)是指高浓度循环游离脂肪酸(FFA)或高含量细胞内脂,在糖尿病形成中毒性损害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为肝脏、肌肉、胰腺。2型糖尿病发生两个主要环节胰岛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中,脂毒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据本文从①体内FFA水平升高原因②FFA脂毒性作用机制③脂毒性与胰岛抵抗三个方面论述脂毒性与胰岛抵抗关系。结论引起脂毒性作用诸多因素中,游离脂肪酸(FFA)升高起了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胰岛抵抗。

  • 标签: 脂毒性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紊乱 游离脂肪酸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
  • 简介:时至今日,新降糖药物不断涌现,但胰岛治疗仍是控制高血糖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来维持生命,

  • 标签: 胰岛素 个体化治疗 起始治疗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代谢紊乱疾病,其临床指征以血糖增高为主,在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对患者进行血糖实时监测非常关键。722胰岛泵是一种能够对血糖进行实时监测并且进行胰岛泵入仪器,对血糖起动态调节作用。722胰岛泵对胰岛进行皮下注入对糖尿病患者机体有一个针对性治疗,因此在722胰岛使用中配合合理护理能够显著提升血糖监测和病情控制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护理 血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在缓解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肾小管病变中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DKD模型组(n=30)。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DKD模型组小鼠被随机分为DKD组(n=10)、贝那普利组(n=10)和IGF-1R抑制剂组(n=10)。IGF-1R抑制剂组给予30 mg·kg-1·d-1 IGF-1R抑制剂灌胃;贝那普利组给予30 mg·kg-1·d-1贝那普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DKD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小鼠,记录小鼠体重、肾重。收集小鼠血清、尿液和肾脏样本。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糖、尿白蛋白等生化指标,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HE、PAS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肾组织磷酸化(p)IGF-1R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KD组小鼠随机血糖、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升高(均P<0.01)。DKD组小鼠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增大,肾小管管腔狭窄,肾小管肿胀、萎缩;近端小管上皮(PTE)细胞数目减少,肾小管损伤评分增加,平均肾小球体积增大,肾组织pIGF-1R表达增加(均P<0.05)。与DKD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和贝那普利组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改变减轻,且IGF-1R抑制剂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与DKD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肾组织pIGF-1R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贝那普利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肾组织pIGF-1R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IGF-1R抑制剂能减轻DKD小鼠肾小管病变,且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受体,IGF1型 肾小管
  • 简介:摘要1例53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门冬胰岛30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2次/d,阿卡波糖50 mg口服、3次/d,用药13个月,但血糖控制不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示空腹,餐后1、2和3 h血糖分别为8.84、17.94、21.22和18.51 mmol/L;血胰岛为109.5 mU/L;C肽为0.52 nmol/L;胰岛自身抗体>175 U/ml。考虑为外源性胰岛抗体综合征。停用门冬胰岛30注射液,改为口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脲。13 d后患者空腹血糖降至7.6 mmol/L。随访1年间,患者3次检测抗人胰岛抗体均为阴性。考虑患者外源性胰岛抗体综合征为门冬胰岛30注射液所致。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抗体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组和门冬胰岛30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组每晚10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来得时)一次三餐前各注射普通胰岛,门冬胰岛30组每日早晚餐前或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0.5g,2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剂量,胰岛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30组。甘精胰岛组联合普通胰岛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30组。结论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 普通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地特胰岛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维持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基础胰岛水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地特胰岛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地特胰岛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为92.0%,餐前血糖达标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为70.0%,餐前血糖达标率为65.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5%,相比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基础胰岛水平维持中应用地特胰岛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效果较佳,可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妊娠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德谷胰岛与甘精胰岛(100 U/ml)分别联合门冬胰岛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科住院收治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予以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为基础,分别联合基础胰岛甘精胰岛(100 U/ml)和德谷胰岛进行胰岛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等作出分析。结论 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德谷胰岛素 初诊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胰岛生长因子(IGFs)主要参与细胞分裂增殖、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物质合成代谢。近年来临床实践数据表明,IGFs影响男性睾丸发育、青春期启动以及精子生成。本文将综述IGFs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研究现状,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总体来说,IGFs可作为神经内分泌因子以及自分泌/旁分泌调节因子,在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不同水平发挥特异性调节作用。在下丘脑层面,IGFs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发育、迁移和激活。在垂体层面,IGFs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生长和功能激活。在外周生殖器官层面,IGFs参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发育和性别分化,以及睾丸细胞增殖分化和精子生成。未来对于IGFs治疗能否改善少精弱精症患者男性生殖功能是此领域探索方向。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 男性生殖
  • 简介: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能增殖成恰当数量细胞,在脑部各个区域按正确顺序排列组合,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这是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过程.众多研究提示细胞外因子参与此过程调控并影响NSCs分化启动和分化方向.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特胰岛联合门冬胰岛治疗妊娠糖尿病优势。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5例),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地特胰岛联合门冬胰岛治疗(观察组),地特胰岛治疗(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地特胰岛联合门冬胰岛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作用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时按照门冬胰岛联合地特胰岛进行治疗效果。方法 在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选择66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均分对照组(33例,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3例,按照门冬胰岛联合地特胰岛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等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 简介:观察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胰岛抗体影响,翻白草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胰岛抗体影响(略),翻白草黄酮对血清胰岛胰岛抗体影响模型对照组血清胰岛水平下降

  • 标签: 小鼠血清 抗体作用 糖尿病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泵联合人胰岛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妊娠糖尿病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胰岛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胰岛泵联合人胰岛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 P> 0.05。结论:胰岛泵联合人胰岛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胰岛素泵 人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胰岛泵使用赖脯胰岛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至2010年9月确诊并治疗180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治疗方法上,对照组使用胰岛泵输注重组人胰岛注射液,观察组采用胰岛泵注射赖脯胰岛,观察并比较组别间。比较两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为84.4%,73.6%,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别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6%、37.8%,组别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治疗效果上,胰岛泵使用赖脯胰岛强化糖尿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更大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赖脯胰岛素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并发胰岛抵抗(IR)危险因素。方法40例COPD患者,检测并计算所有患者胰岛敏感指数(ISI),将患者分为IR组和非IR组。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COPD患者并发胰岛抵抗危险因素。结果检测和计算ISI判定COPD患者合并有IR12例,占30.00%。单因素分析得出IR组和非IR组患者COPD病程、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及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COPD病程长、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及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影响COPD合并IR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COPD患者并发IR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性史实施预防和干预,以降低COPD患者并发IR风险,以提高患者健康,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胰岛素抵抗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