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制度建设编织'权力之笼',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新思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反腐败问题提高到事关国家、政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就如何认识和解决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认为在腐败成因上个人的思想、作风问题固然重要,但制度上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创造性地提出制度缺陷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秩序失范、腐败现象严重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用制度建设作为反腐败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并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科学地构建了制度治腐的理论框架。

  • 标签: 邓小平 制度建设 制度治腐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的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议题的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的优劣,并以中国的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的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2014年7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中国佛学院举行了首批教师资格证书及硕士学位授予证书颁发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长老为中国佛学院首批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28位教师以及3位硕士学位获得者颁发证书。这是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根据国家宗教局《宗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聘任办法(试行)》和《宗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第一次授予佛学院学僧正式学位,同时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定,并且进一步推进职称评审的工作。这对促进中国佛教教育发展,规范佛教院校管理,加强佛教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两个《办法》的施行,掀开了中国佛教教育史新的一页。

  • 标签: 佛教教育 教师资格证书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学院 教育委员会 保障
  • 简介: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政府公正伦理观的发展,发扬了中华民族“老有所养”的优良传统,而且巩固了社会保险中“权利-义务”对等的伦理价值。但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可持续性、政策协调性以及保障效果等仍存在诸多偏差。

  • 标签: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伦理偏差 完善策略
  • 简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内部国家制度”学说,批判的中心问题在于君主制和民主制的对立,同时也涉及到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中介要素的学说、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的学说。马克思的批判揭示出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把国家和市民社会头足倒置,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的批判也有泛政治化的倾向。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内部国家制度 国家和市民社会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制度自信而言,其生成有其特有的心理生成逻辑。自信是社会主体实践的产物,政治制度自信累积于政治实践,是制度供给方的自我肯定和普通政治主体对既存政治制度的支持和信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奠基于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时期制度供给的成功实践,其现实基础在于制度的人民主体性产生的吸引力、制度有效性和制度适应性体现出的良好绩效累积。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增强制度的实效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获取制度自信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制度自信 社会心理 实践逻辑 绩效累积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针对如何从民众之中获得伟力,毛泽东从抗战、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入手,以密切联系一切抗日群众、群众的物质利益、群众的抗日教育为核心内容,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鲜活的制度和思想。

  • 标签: 抗战时期 密切联系群众 制度建设
  • 简介:愿景工作坊体现着协商民主的精神,是落实社会协商的一种制度设计,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业部门代表和普通居民这四个群体提供一个直接对话与协商的机会,使社会共同体面对决策问题构建出共同的愿景,并寻求共识的解决问题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完善包括社会协商在内的协商民主体系,本文对愿景工作坊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开展社会协商提供借鉴和启发。

  • 标签: 愿景工作坊 社会协商 制度设计
  • 简介:马格利特的《正派社会》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论著,其“制度不羞辱社会任何一个人”的伦理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城市新移民市民化的制度藩篱主要有:二元户籍、土地、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上述制度许多方面有违社会公平公正原则,对照马格利特正派社会的伦理原则也不相符。要建立公平正派的社会伦理规范,首先,要建立不羞辱和有自尊的社会伦理;其次,营造公民社会的宽容和共存的社会氛围;第三,形成在正派社会中学习认同的规范。在制度设计方面,要注重整合顶层设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行土地制度及联动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教育制度,以助推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目标实现。

  • 标签: 城市新移民 市民化 正派社会 权利 制度
  • 简介:西方组织公平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感,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的情境下,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感,仅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 标签: 组织公平 分配公平感 分配制度公平
  • 简介:12月21~22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主办,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协办。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信州大学、日本东洋大学等海内外专家学者40人出席会议,32人提交并宣读了论文。会议围绕以下论题展开讨论:儒家伦理之经典基础:文本与诠释;儒家伦理的体制维度:礼制与律法;儒家伦理与社会生活:家庭与宗族;儒家伦理与佛、道、耶的比较与对话;儒家伦理与东亚社会。

  • 标签: 儒家伦理 社会生活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伦理研究 文化视域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8月10日在青海西宁召开,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共同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党校、科研机构、军队院校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作了“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的主题报告。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制度理论 中共中央党校 辩证唯物主义
  • 简介:11月26—28日在湖南湘潭召开,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湘潭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湖南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有关单位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以“如何理解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思想、道路、制度遗产”为题发表讲演。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国际学术研讨会 制度 道路 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