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S监测在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为静脉组和药物降压组,静脉组用全凭静脉控制血压,药物降压组用硝酸甘油控制降压,维持MAP在60-70mmHg,比较麻醉前,麻醉后20分、30分,40分的BIS值,SBP、DBP、MAP、HR、SPO2,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麻醉后20分、30分,40分两组的SBP、DBP、MAP、HR、SPO2,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无统计学差异,与静脉组相比,药物降压组的BIS值、明显偏高,而苏醒时间缩短,静脉组有3例出现躁动。结论BIS指导下的药物控制性降压明显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并缩短苏醒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控制性降压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细菌(MDROs)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MDROs感染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目标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成效进行评估。结果2012年较2011年MRSA检出率和HA-MRSA构成比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χ2=6.269,P<0.05)。结论加强MDROs监测,时时干预可有效防止MDROs在医院内的传播。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监测 控制
  • 简介:摘要社区作为我国近几年大力提倡建设的新型社会单位,在各个方面承担社会对居民的服务项目的对接。尤其是社区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不断努力的方向。社区卫生保健,是国家对居民健康和生活密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在各地区的社区成立,配备了专业医疗资源,主要负责社区居民的疾病防治、传染病、流行病的观察和防控、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开展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卫生系统中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对重大疾病的防控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 标签: 社区卫生 传染病防疫 疾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满意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策,并对控制对策对临床免疫检验分析结构准确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用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从标本采集和保存、设备和试剂的选择等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临床免疫检测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办法进行临床免疫检测质量控制,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仪器的核定和药物的选择等会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88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清创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并评估患者的感染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有4例,占9.1%,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有23例,占52.3%,两组患者在采用对症治疗后,切口均愈合。结论预防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机率,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伤手术切口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建设与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卫生部门的工作思路以及发展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各级基层疾病控制机构在创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本文主要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具体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加强基层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 标签: 基层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特殊感染手术间的流程管理,规范手术室的特殊感染手术管理。方法探讨分析特殊感染手术的流程管理与感染控制。结果通过对感染手术的流程管理分析,使感染手术的流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结论特异性感染手术的感染控制是一项系统而严密的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严密的部署,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特异性感染 手术配合 感染控制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1]。如何改变护士把自己看作是质量管理中的被管理者的观念;如何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管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 疲溃综合征 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患者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放置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有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其干预措施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检验的患者资料,统计检验科与护理部的各种差错以及隐患。从可能影响患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几个方面入手,综合对比分析血液标本采集、抗凝、留置的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因素很多,因而应对标本的处置、仪器运转、结果审核等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若未使用恰当的抗凝剂,会导致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P<0.05)。结论加强对其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对其质量进行把控,并且能够更好的降低检验的出错率。由于影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较多,为了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就要对细胞检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 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做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入院时及干预后1、2、4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在干预前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上述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通过社区护理提高了病人的自控饮食能力,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病检测机构的筛查和行为干预在梅毒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市20个性病监测的机构的调查情况资料,统计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各机构对于梅毒血浆反应素进行实验的筛查量,进而分析机构对于梅毒筛查人次和阳性率的变化情况,和同期因为卖淫和嫖娼被公安部门收容人群梅毒感染率的情况。结果在这3年里,累计筛查2万人次,并且发现RPR为阳性的有2千人次,计算阳性率10%。其中针对卖淫和嫖娼人群进行RPR的筛查共3000人次,发现梅毒患者500人次,感染率为2.5%。对RPR的筛查量在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5000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6000人次,又上升到2012年的9000人次。年均增长率24.5%。而阳性率由2010年的12%下降到8%。通过行为干预高危人群对于性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83.2%.对于安全套的使用率由2010年的30%上升到2012年的75%。结论我市性病医院对市民的梅毒筛查量在逐年的增加,对高危人群的梅毒的筛查和干预量也在逐年的增加,通过筛查和行为干预对梅毒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筛查 行为干预 梅毒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18名患者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玻片法和试管法存在一定结果不符,其准确率低于试管法。结论血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血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

  • 标签: ABO血型 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控制及心理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抽取在我科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100例,对其实施心理治疗,以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从而有效控制因疾病引起的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结果通过采取心理治疗,使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明显得到控制。结论心理疗法可大大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

  • 标签: 晚期癌症 疼痛 控制 心理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检验质量因为不合格的质量控制,而导致了其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以及对诊断和治疗效果的降低,因此对于医院来说,检验人员需要对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临床使用的检验报告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度,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依据。本文就临床检验样品的一些检验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人为的疏忽所导致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广大医学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思想,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 标签: 样品采集 试剂和设备 人为因素 抗凝剂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防治教育对儿童惊厥临床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50例惊厥儿童的临床资料,采取科学的方法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研究实际有效的护理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防治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经过一般护理后,有效10例,显效7例,无效(再次发作)8例,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和防治教育后,有效13例,显效9例,无效(再次发作)3例,有效率为88.0%。两组患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迅速地干预控制惊厥并加强惊厥儿童的防治教育,对治疗和护理惊厥患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减少惊厥的复发次数,提高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防治教育 儿童 惊厥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美拉唑控制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96名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和西咪替丁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止血药止血、输血、抗菌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奥美拉唑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西咪替丁治疗组给以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h、48h、72h的胃内pH值及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治疗3天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判断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4h、24-72h治疗后,出血停止率、pH值升高至4以上比率,奥美拉唑治疗组较西咪替丁治疗组有明显具有优势,并且两组患者经过72h治疗后,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组,且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在控制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上较西咪替丁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奥美拉唑 胃溃疡 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