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多期相扫描用于诊断肾细胞癌及对肾细胞癌分期的准确率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9例行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的肾细胞癌影像资料,并根据TNM分期对肿瘤进行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以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59例肾细胞癌患者经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并肿瘤分期,T期分期以及N期分期中,有55例患者肿瘤分期的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一致(剩下的4例1例T1b期患者和2例T2b期患者及1例N0期患者肿瘤分期过高,CT诊断3例为T3a期,1例为N1期),表明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整体准确度为93.2%;59例患者肿瘤M期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整体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对患者进行术前多期相扫描,能够准确分析肾细胞癌以及TNM分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肾细胞癌 TNM分期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1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层厚、层间距5mm,管电流常规剂量组175mAs、低剂量组50mAs行全颅脑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产生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盲式评判两组扫描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1、低剂量扫描组的mAs、CTDIw和DLP仅为常规剂量组的28.6%。2、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以良为主,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未出现差级图像,不影响HIE诊断。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HIE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并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新生儿 颅脑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动态增强MRI(DCE-MRI)特点及DWI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46个病灶)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DCE-MRI及DWI图像特点.结果:46个病灶中蚕豆状或类圆形37个(80.4%);35个(76.1%)呈"毛刺征"改变.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中度强化6个,重度强化38个,共占95.6%(44/46).34个病灶(73.9%)呈环形向心性强化,随时间延长由周边向中心向心性填充、呈高低混杂信号.DWI中b值为0时,病灶呈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降低.低b值为0、高b值分别为800、1000s/mm2时,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4×10-3mm2/s、1.05×10-3mm2/s,可作为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界值.结论:DCE-MRI结合DW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可为该病的临床检出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观察分析间质瘤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剂造影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间质瘤恶性15例、良性7例、交界性8例。钡剂造影显示良性间质瘤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瘤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采用钡剂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瘤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钡剂造影 CT扫描 影像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结果: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度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 标签: 乳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弹性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头颈动脉成像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中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头颈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对照组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组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比较分析不同扫描方法对应的图像质量、有效辐射等相关指标。结果在影像资料质量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效辐射剂量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扫描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影像资料的质量,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提高临床诊断的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扫描 64排螺旋CT 头颈动脉成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CT增强扫扫描中,经常应用的造影剂包含含碘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等2种,而在MR增强扫描过程中,钆类对比剂属于常用造影剂1。为有效降低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应用造影剂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合理调整并控制在造影剂的运用量,深入分析造影剂理化性能,应用后引发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的具体处理措施等。本文对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 标签: 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3.0T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70例,均行乳腺3.0TMRI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2种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比较。结果:70例中恶性病灶22例,良性48例。MRI对70例微钙化病灶强化特征进行分级:1级10例,均为良性;2级26例,均为良性;3级10例,良性9例,恶性1例;4级12例,良性3例,恶性9例;5级12例,均为恶性。MRI动态增强扫描与X线摄影对微钙化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微钙化患者的临床进一步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房X线摄影术 微钙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1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8.9%,护理满意度是84.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7%,护理满意度是98.1%,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CT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尿管软联合硬与经皮肾钬激光治疗肾盂大结石临床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接受治疗的肾盂大结石患者4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0例。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量、碎石率方面都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没有出现输尿管撕脱、离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出现异常。结论采用输尿管软结合硬碎石术治疗肾盂大结石临床效果相比于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好。输尿管硬联合输尿管软治疗肾盂大结石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硬镜 经皮肾镜钬激光 肾盂大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联用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并作相关分析。方法在我院治疗脑动脉瘤患者选60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血管栓塞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持续跟踪1年并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破裂出血、伤口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术后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选取所在科室3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实验样本为15例,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SDS、SAS评分、ADL评分以及并发症状发生率。结果相对于甲组的满意度和ADL评分,乙组更高,P<0.05;相对于甲组的SDS、SAS评分和并发症状发生率,乙组更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好,心理改善显著,并发症状较少,日常生活改善能力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早期显微手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9例,据患者病发至手术时间间隔的长短分为超早期组(6h内)、早期组(6~24h)和晚期组(24h以上),三组患者均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存活率、并发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死亡和植物生存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其他两组,而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的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恢复至Ⅰ级和Ⅱ级的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恢复至Ⅳ级和Ⅴ级的人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发病后6h内)是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机。

  • 标签: 手术时机 小骨窗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调查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疼痛VA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舒适护理对于改善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足显微外科 断指再植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纳洛酮与显微手术联合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后,分别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和纳洛酮联合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显微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将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纳洛酮 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施以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1月收治的3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于早期对患者施以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手术后预后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施以手术治疗后,表现为预后良好、预后较差以及预后死亡的患者分别为22例(73.33%)、7例(23.33%)以及1例(3.33%)。结论于早期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施以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可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出双重保证。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目的讨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在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的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好、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的避免了再次出血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超早期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