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小学自然中,关于方向的判断老师常常这样讲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方为东,后方为西,右南左北,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有的小朋友会问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太阳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运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圈受观测者地理纬度和时间(日期)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太阳周日视运动圈的变化,并认识了世界不同纬度地方太阳周日视运动情况。

  • 标签: 太阳周日视运动圈 太阳出没方位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兰州市1957~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兰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兰州市年、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高温日数增多;年平均、春、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兰州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对当地农作物生产有利有弊,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农作物高产丰收。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作物 影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低能见度天气是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严重威胁到机场航班起飞着陆安全,同时还会增加目视飞行时的难度。本文首先利用郑州机场2016-2018年的能见度气候观测相关资料,对郑州机场的能见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结合实例阐述了低能见度天气对飞机飞行的影响。

  • 标签: 郑州机场 能见度 变化特征 飞机飞行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玉树市1987~2017年的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玉树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市近30年日照时数主要呈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944h/10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年代际动荡起伏变化较大;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超过170h;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占年日照时数的7.3%;5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26.0h,占年日照时数的9.3%,日照时数逐月变化主要同季节的更替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春、夏、秋三季日照时数与年变化保持一致,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和秋季减少幅度均较小。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增加变化趋势,增加速率为5.136h/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661.6h、634.8h、583.5h、556.7h,分别占年日照时数的27.2%、26.1%、23.9%、22.8%;造成玉树市近30年日照时数增加的原因是春季、夏季、秋季三季日照时数变化造成的,尤其是夏季影响最为显著。

  • 标签: 玉树市 日照时数 变化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玉树市1987~2017年的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玉树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市近30年日照时数主要呈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944h/10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年代际动荡起伏变化较大;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超过170h;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占年日照时数的7.3%;5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26.0h,占年日照时数的9.3%,日照时数逐月变化主要同季节的更替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春、夏、秋三季日照时数与年变化保持一致,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和秋季减少幅度均较小。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增加变化趋势,增加速率为5.136h/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661.6h、634.8h、583.5h、556.7h,分别占年日照时数的27.2%、26.1%、23.9%、22.8%;造成玉树市近30年日照时数增加的原因是春季、夏季、秋季三季日照时数变化造成的,尤其是夏季影响最为显著。

  • 标签: 玉树市 日照时数 变化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地区1961~2013年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地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年降水而言,20世纪8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年代较多,60和90年代偏少,70年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地区年、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年,1990年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年、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 标签: 降水 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湟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莎车县1961~2010年逐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和5年滑动平均对莎车县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给出了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以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影响 措施
  • 简介:摘要利用洞庭湖区8个台站1960-2014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在对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标准整理出冰冻、干旱、高温、降水4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逐年发生次数,分析其变化特征,发现近55年来洞庭湖区极端冰冻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极端干旱事件无明显变化,极端高温事件和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近55年极端冰冻事件下降趋势明显,极端干旱和高温事件变化无明显增多或减少的突变点,极端降水事件存在一个显著增多的突变点。

  • 标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洞庭湖区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为研究微通道内离散相的形成,采用水平集法进行数值研究。对时间逆转流场中界面形状变化的数值模拟以验证水平集法对捕获界面运动的精准性。模拟T型微通道内不同毛细数下的液滴形状与尺寸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毛细数增加,液滴由前后端对称的形状逐渐变为前端尖的液滴、液滴长度减小,并且离散相入口流量对液滴长度的影响减弱。液滴长度与毛细数呈幂函数关系。

  • 标签: 数值模拟 水平集法 毛细数 液滴长度
  • 简介:摘要:黄河下游卡口河段过流能力是制约黄河防洪调度的瓶颈,直接关系滩区乃至黄河防洪大局安全。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经过连续多年水沙联合调控,下游河道主河槽过流能力由 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 2020年汛前的 4350立方米每秒,但由于近年河道冲刷效率大大减小,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提升进入平台期。今年,结合汛前腾库迎汛,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 6月 28日小浪底水库以峰值流量 5500立方米每秒下泄 12个小时,是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的最大下泄流量,分别在下游花园口、夹河滩、高村、孙口、利津等主要水文断面形成 5520、 5360、 5120、 5020、 458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其中,利津断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冲淤变化。 

  • 标签: 洪水测验 变化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遵义市198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重点分析遵义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5年遵义市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除了夏季外,其余三季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同年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1981~2015年遵义市年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且夏季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说明夏季降水量减少对年降水量的贡献最大;气候变暖对遵义市水稻生产有利有弊,极端气象事件和灾害性天气有所增加,应积极开展气象预测、监测的科研、服务、应用,不断增强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预测能力,降低其对水稻生产的危害,以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稻生长 遵义市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