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髡残山水立轴辨证──论《梦园书画录》正误谢荔,涂小波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四僧”画家之一髡残,传世作品很少。经鉴定为真迹者,不过寥寥数幅。对于髡残现存作品的研究,仅限于公布于世的作品。本文要介绍的是凳残一幅从未面世,作于清顺治辛丑年(1661年)的山...

  • 标签: 残山 艺术风格 图书馆 博物馆 中国书画 风格特征
  • 简介:西汉乐府不仅管理着音乐,还负有管理舞蹈、百戏的职责,乐府负责朝廷典礼以及娱乐场合的歌舞音乐杂戏的采集、改编、演出工作,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管理部门.乐府还负责在上林苑组织、承办招待外使和归降夷狄的大型演出活动.乐府大量演四夷乐与俗乐以及举办大型招待外使夷狄的演出活动,使郑声施于朝廷"且"民力屈,财用竭",这是西汉朝廷减省乐府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 标签: 西汉时期 乐府职能 考证 减省原因 乐府减省 音乐
  • 简介:军阀是中国20世纪前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及其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既经产生之后便成为这个社会的重要支柱.并且明显地作为惰性力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军阀史研究之所以必要,它之意义恐怕正在于此。然关于军阀史的研究,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不仅是个薄弱环节.而且明显地存在着特定时代的局限性,很难科学地说明军阀产生的根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视野才逐步转向军阀产生的社会土壤,才摆脱了只限于经济结构或唯

  • 标签: 军阀 阎锡山 幕府 半封建半殖民地 年代 中国近代史
  • 简介:光绪朝引见文官的频次表明,甲午国难和“新政”期间引见人数居多。通过对引见文官籍贯、任职层级、出身等因素的分析,并与嘉庆朝引见文官相比较,可以得知光绪朝文官结构的新特点:湖南、安徽籍官员数量因湘淮军因素激增,满人地位更突出,科甲比例下降,省区和八旗内的人材分布不平衡度升高。本文并对官员改籍、府县籍贯分布、年龄结构,以及新式学生、笔帖式出身等问题亦有详析。

  • 标签: 光绪朝 引见文官 引见频次 籍贯 出身 层级
  • 简介:彭信威先生在论两宋金银和金银钱时,引《宝货辨》说:“文献中还提到马蹄金、沙金、橄榄金、瓜子金、麸子金、胯子金、叶子金等。”并解释:“叶子金应当就是金叶子”。①迄今为止,有关金叶子的论述几乎未见。即便发现实物,也多被解释为饰物用的金箔。本文汇集二十多年来的出土资料,结合文献,对新见金叶子的品名、年代和铭文进行考述。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 标签: 南宋时期 中国 金叶子 黄金 货币性 铭文考释
  • 简介:古代学者治学,向来讲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种追求促使学者对各种各样的书籍分门别类,进行著录和解题,产生了一系列的书目。从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七略》、《别录》到清代四库馆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历代书目的编撰源源不绝,为各个时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形成了一种围绕书目的编纂与研究的专门学问——目录学。中国古代目录学自从汉代以来不断发展,到了宋代,达到高峰。宋代学者不仅编纂出众多著名的书目著作。

  • 标签: 校证 目录学研究 玉海 《七略》 《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
  • 简介:本文认为,王国维的讲义名称还是《古史新》,此由来薰阁手稿影印本可资证明。文后附有唐兰先生为手稿影印本写的序。

  • 标签: 王国维 《古史新证》 唐兰
  • 简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九五”规划中的重大课题,国家拨出巨款,并组建了权威领导机构,集历史学、文献学、甲骨学、金文学、考古学、天文学及现代化科学手段等多方面专家,采用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方式进行攻关。这一巨大的攻关项目是振奋人心的,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小项目中,武王克商之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商周年代中的中界,下可以控制周初至共和的总年数,上可以此为基点推算商的纪年。本刊发表的几篇有关武王克商的文章,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集思广益,配合断代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武成》 夏商周 月首干支 克商 既死霸 西周年代
  • 简介:在传世的清代古钱之中,同治吉语钱系列尤为精彩纷呈,其中大多铜质精好、铸工精美。或背单字、双字、四字组合成套;或有单枚、双联、三联、四联等多种形式。或铸有篆书福寿、楷书福寿、福福、寿寿、辛未福寿、天下太平、联生贵子等吉语文字。这些钱文书体端庄,制作工艺精美,大小整齐划一的同治吉语钱系列,一般多误为是清代晚期的宫廷庆典钱类。经过川地泉友的归纳和考证,根据此类钱币实物常常成批地见于四川,而其它地方则少有发现的特点,

  • 标签: 同治通宝 清代晚期 制作工艺 古钱 铜质 钱文
  • 简介:突厥人曾经信仰袄教,祭祀祆神时不立祠庙,而是将“刻毡为形”的祆神像悬挂在竿上进行祭祀,这种祭祀方式与突厥人的游牧生活相适应。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些突厥人也在袄祠中祭祀。“刻毡为形”,就是以缂毛工艺织造出袄神的图像,这种图像可能与敦煌等地袄祠和赛祆仪式中悬挂的祆神画像类似。突厥人以“脂苏”涂抹祆神像的做法,源自波斯祆教徒以麝香和苏涂抹祆神像的祭祀仪式,突厥人通过粟特人学习到这种仪式。

  • 标签: 刻毡为形 缂毛 突厥 祆神祭祀
  • 简介:坎坷童年何云,原名朱士翘,1904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朱巷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长年患肺病,无劳动能力,全靠母亲给人做些针线活来维持生计。幼年的何云,早已饱尝了涉世的艰辛。七八岁就给人家放牛,帮助母亲来支撑贫苦的岁月。何云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一边放牛,一边读书,13岁这年高小毕业。毕业后,何云一心想到杭州师范学校读书,但终因家贫、父病,不能遂愿。1918年,14岁的何云经三叔父介绍到北乡杨家溪小学当了教员,以贴家用。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杭州师范学校,如愿以偿。

  • 标签: 杨家溪 贫苦农民 上虞县 新华日报 云一 八路军总部
  • 简介:民国时期古史辨运动与域外汉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学术关联。古史研究者早年多受过新式西洋史教育,或在欧美大学接受学术训练,不同程度受过近代史学观念的洗礼,与旧式学者文人不同,信仰“三皇五帝”者自然越来越少。国内古史研究是国际汉学界有关中国古史研究学术链条上的一环,欧洲、日本、中国学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中国学者已注意到理雅格、沙畹、夏德、马伯乐、白鸟库吉、内藤湖南诸氏的疑古论。夏德《中国古代史》对胡适、顾颉刚均有所影响,对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有推波助澜之功。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在民国史坛颇有流传,顾颉刚对其人其事亦有所知,然顾氏疑古论与白鸟之间并不存在学缘关系。有论者认为顾氏疑古思想乃“剽窃”日人陈说,此一指控系牵强附会,并无实证。

  • 标签: 汉学 疑古 夏德 顾颉刚 白鸟库吉
  • 简介:修志先拟篇目,古今皆然。历朝历代的修志者都十分重视篇目的设置,甚至把篇目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列为事关志书成败的头等大事。正如民国初年的方志学家李泰棻指出的那样:“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可见,在全省续志工作即将全面开展之时提出续志篇目问题,应当是广大修者所普遍关心的。

  • 标签: 《会泽县续志》 篇目构想 中国 云南 编纂工作 续修
  • 简介:<正>一提到“梵”,人们自然会想到佛教和印度。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经又是用印度古梵文写成的,因此,人们往往把与佛有关的和与印度有关的一些东西,与“梵”字结合在一块。比如:佛教的音乐被称为梵乐但“梵”并不只是佛教的代名词,它只不过与佛教有关罢了。实际上,“梵”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印度教的核心。按照古代印度思想家的观点;“梵(Brahman)是事物的灵魂,是无限的、是超越概念和想象

  • 标签: 印度教 比较视野 佛教文化 “空” 古代文化 古代印度
  • 简介:民国时期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收有青冈岭辞条(第568页),该辞条的释文是“青冈岭:在甘肃环县北,唐开元四年,单于副都护张知运击突厥叛军于青冈岭。亦日青冈峡,又日青冈川。《赵殉聚米图经》:青冈川在环县西北。本灵州大路,五代时,康福大破吐蕃兵于此。”这一高度概括而又精炼的释文,清楚记述了青冈岭、青冈峡的历史与处所位置,但是细考释文,青冈岭与青冈峡虽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

  • 标签: 历史地名 民国时期 释文 辞条 环县 突厥
  • 简介:闽南侨批研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侨批的历史回顾与实物侨批的文本释读之上,而是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下,对侨批历史上的人、事、物等方面展开更为广泛且细致的探究,这应该就是侨批历史研究与文化阐扬的新视线和新领域。本文着重从侨批文献的整理、研究,从文献学专业的视角切入论题,力主侨批文献资源共享,阐释了历史文献学之于侨批研究的方式、方法,对侨批文献的系统研究和实物文献的征集整理,作了有益的探究。

  • 标签: 侨批 闽南侨批 文献学 档案文献遗产 征集
  • 简介:古代埃及的早期文字主要是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只是后来才发展为象形文字,这些史前刻划符号通常与神权、政权、军权相统一,为国王服务,同时也运用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随着文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文字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标签: 古代埃及 军权 陶器 史前 军事 神权
  • 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皇朝设立科目进行考试以便有效选拔官吏的制度。这一制度创始于隋代,唐代以后逐步规范化。就考试组织而言,唐代科举大致可分成中央(朝廷)和地方(县和州、府)两级。地方贡举机构需服务于中央,故自身逐渐形成稳定、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便选拔优秀举子参与中央考试。不过,地方贡举制度也存在不稳定因素.乡贡举子“拔解”的出现,便是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现象。

  • 标签: 唐代科举 不稳定因素 演变 概念 考试组织 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