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朱践耳交响曲是我国当代交响创作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其极具"现代精神"的创作中,作曲家仍非常注重发挥旋律的表情功能并创造出许多内涵深邃、形态奇异多姿的民族化旋律,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和可理解性.本文试图从旋律语言角度对朱践耳交响曲最富个性化和民族特色的"语调化旋律"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结,为创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朱践耳 交响曲 语调化旋律 风格特征
  • 简介:节奏作为一种对作品结构力进行控制的主要参数,在现代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朱践耳交响曲的节奏技法具有同样重要的结构力作用,而且个性鲜明、品格独特.其技法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数列对节奏的全面控制,即"数控节奏".做法是: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列转换化为核心节奏模式,并以它作为乐曲的主导动机进行贯穿发展,使之在作品中承担起一定的结构功能.这种技法主要集中运用于和,本文仅就这两部作品中的"数控节奏"技法进行归结和分析.

  • 标签: 朱践耳 第二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数控节奏 斐波拉奇数列
  • 简介:最近,笔者有幸听到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由中国爱乐乐团演奏,余隆指挥的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这部组曲由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六个相互贯穿又相对独立的乐章组成,令人耳目一新,静思之余又使人不由得发出万千感慨。的确,像这样的作品是多年未曾有过的。作品以山西晋商乔致庸的命运为线条,运用交响的叙事方式描绘出上世纪初《乔家大院》和山西晋商奋斗崛起的艰辛历程。交响队中加进了晋剧中特有的晋胡和二股弦,还有一段二胡独奏和交响队的协奏片章,这些民乐丰富了交响的表现力,同时增强了民族性,乐队的演奏效果绝不亚于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精彩程度。

  • 标签: 乔家大院 交响组曲 民族特色 交响乐队 中国爱乐乐团 演奏效果
  • 简介:这部作品是根据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背景创作而得。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由主导主题,音乐带有很强的幻想性和东方奇幻色彩,形象鲜明,配器丰富,深受世人喜爱。

  • 标签: 交响组曲 音乐形象 东方色彩
  • 简介:晚期浪漫派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创作七部交响诗时一直思索如何达到“标题文本与音乐叙述”的最佳契合,并将这些思考与感悟作为其艺术观念的论据与例证,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其交响诗音乐的创作中,通过塑造标题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显现或隐含故事情节以及特定的情境或意境等,使其交响诗的艺术构思、作曲思路、技法运用以及音乐蕴涵展现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个性化的面貌和独特的艺术品格。本文旨在解读施特劳斯交响诗中的音乐叙事手法、“叙事性因素”的存在形态及其交响诗中叙事性因素的意义与功能等,以全面阐释施特劳斯交响诗的音乐叙事理路及其艺术意义。

  • 标签: 理查·施特劳斯 交响诗 音乐叙事 主题(动机)形态 结构思维 音色逻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肖斯塔克维奇才写出了一部能与其匹比的作品——《第五交响曲》,肖斯塔克维奇主要以交响作曲家闻名,肖斯塔克维奇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 标签: 斯塔克维奇 维奇交响曲 肖斯塔克
  • 简介: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三(1962)和第十四交响曲(1969)以体裁特殊著称。它们与同一作者的所有其它作品大不相同。这两部作品都是多乐章的声乐——交响套曲。这在极大程度上表明作曲家要想将交响曲和声乐体裁结合起来。这两部交响曲里有着清唱剧体裁的标志,说明受到歌剧艺术的影响。第十四交响曲还接近室内乐声乐套曲体裁。这里我们先来探讨第十三交响曲(op·113)。它是为独唱(男低音)、男声合唱(只有男低音)和乐队而写的。合唱始终是齐唱,只有第三乐章中一个地方除外,那里仅有两个和弦是合唱。这部交响曲于1962年12月18日在莫斯科首次演出。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声乐套曲 声乐体裁 音乐主题 普罗柯菲耶夫 歌剧艺术
  • 简介:晚上和朋友闲聊,聊着聊着就谈到了勃拉姆斯。眼下国内乐团上“勃交”的概率不多——上海的音乐频率算是不低,一年也就两三回勃拉姆斯吧,要是从“第一”到“第四”.想在一年之内听实况,没门,国交的那张“第一”算是他们所有唱片最出色的一张,但是仍然火爆有余而少逻辑,而且五年内也不见“第二”的踪影,看来上上下下都没热情和信心,或许指挥易人之后能有所改观吧,老版《辞海》中对勃拉姆斯评价有一句好像是“音乐语言枯涩”,吓退过不少乐友,

  • 标签: 勃拉姆斯 交响曲 乐团 唱片 音乐语言 指挥
  • 简介:第十四交响曲(1906)标明为OP·136。它是为女高音、男低音和室内管弦乐(十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两把倍大提琴、钢片琴、打击乐器)而写的交响作品。第十四交响曲根据几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诗人的诗而写作。他们是加尔希亚·罗尔卡(本世纪西班牙诗人、剧作家)、吉阿姆·阿波林涅尔(本世纪初法国象征派诗人)、威尔格姆·克尤赫尔贝克(1797——1846,俄国诗人,十二月党人普希金的朋友)、拉伊奈·冯丽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不过诗作是按它们之间具有的题材连系而挑选的。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倍大提琴 拉伊 十二月党人 象征派 小咏叹调
  • 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马勒《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品。马勒《第八交响曲》虽然不是一首纯粹的复调作品,但是对位化思维已经渗透其中,本文通过研究对位思维进一步探究音乐的内在运动。

  • 标签: 马勒《第八交响曲》对位思维
  • 简介:2018年6月4日晚,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指挥家张国勇领衔上海歌剧院交响,与钢琴家宋思衡合作,为大家呈上了一场俄罗斯经典交响音乐会。这是上海歌剧院江浙地区巡演中的一站,此前已走过舟山、青田,之后他们还将马不停蹄地去绍兴、海安、镇江、丽水等地进行多场演出。而此番音乐之旅,也是为乐团2019年的美国巡演热热身。

  • 标签: 交响音乐会 上海歌剧院 俄罗斯 幻想 沉醉 交响乐团
  • 简介:李岚清同志的《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问题的讲话》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交响音乐教育的指南。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二十一世纪普教师资的重任。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而音乐教育对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审美能力及精神文明程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标签: 交响音乐 大学生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交响曲 作曲家 交响乐
  • 简介:本文是作者的毕业论文。全文近三万字,共分前言;一、套曲曲式的组合原则;二、各乐章的曲式结构;三、各乐章的体裁和结语等章节。现选登第二部分六节中的第一节

  • 标签: 曲式结构 主部 奏鸣曲式 九部 呈示部 毕业论文
  • 简介:艺术作品应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我认为这是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和萧斯塔科维奇的传统。1998年,正值福州市庆祝建域2200年,在举办大型招商活动的同时,要创作一台大型音乐史诗歌舞晚会以表现福州的历史。于是,我受福建音乐家郭祖荣先生的邀请,为此创作一部大型作品。

  • 标签: 王西麟 赏析 传奇 壁画 艺术作品 1998年
  • 简介:受“西学东渐”影响,在以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为代表的音乐家推动下.我国近代民族。器乐创作开始了吸收运用西方调性体系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段的尝试。如果说到了70年代.民族器乐创作主要借鉴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技法.并开始探索自身独特音乐语言及表达方式。

  • 标签: 民族器乐创作 塔克拉玛干 交响音画 “西学东渐” 浪漫主义时期 创作技法
  • 简介:现在的小青年都有自己的明星偶像,都热睛似火的崇拜自己的偶像。看到自己的偶像后,蜂拥围堵、哭哦、狂欢……不仅如此,还把自己称之为偶像“粉丝”、“钢丝”、“合金钢丝”。

  • 标签: 画作 “粉丝” 偶像 钢丝
  • 简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梦”大型交响音乐会,于9月28日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隆重奏响。音乐会上,中国音协副主席谭利华和指挥家夏小汤联袂执棒,中国爱乐乐团、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经典合唱团倾情演绎,先后上演了由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创作的音乐会小品之一《秦川抒怀》、之三《高原狂舞》;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创作的管弦乐《黑土地》:中国音协副主席孟卫东创作的管弦乐《东北风》:中国音协副主席叶小纲创作的管弦乐间奏曲《梦回川南》、中国音协副主席印青创作的管弦乐《江山如画》。

  • 标签: 交响音乐会 中国梦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爱乐乐团 《江山如画》 新中国成立
  • 简介:无疑的,卡米尔·圣-桑(CamilleSaint—Saens.1835-1921)和他的许多法国同胞一样,在交响音乐的创作上总是受到日尔曼评论家的轻视与不恭。“法国人也能写出真正的交响曲么?”德国人在说这句话时满脸奚落的表情是可以想见的。不错,法国人开始致力于真正的交响音乐写作是在普法战争后,是爱国主义精神

  • 标签: 卡米尔·圣-桑 第三交响曲 法国 爱国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 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