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地区6个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田间种群对5种不同类型杀虫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6个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水平。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为1.314~4.21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为1.000~4.385)和毒死蜱(抗性倍数为1.083~5.936)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抗性倍数为1.355~20.80)和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748~13.98)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因此,北京地区的粘虫防治应注重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与虫螨腈或氯氟氰菊酯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 标签: 粘虫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 简介: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磺酰胺类及水杨酸类除草的作用靶标,大田使用中杂草对这几类除草产生抗性的主要因素是AHAS酶的突变.利用大肠杆菌AHASⅡ中464位的色氨酸突变体(W464A、W464F、W464L、W464Y),研究了野生型和突变酶对商品化除草(氯嘧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咪唑喹啉酸)以及烷硫基磺酰脲的敏感性.野生型E.coliAHASⅡ对这些化合物的抑制作用较为敏感,而突变酶对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使商品化除草的抑制常数增加了10~1.0×104倍不等,烷硫基磺酰脲的抑制常数增加幅度较小.烷硫基磺酰脲1a对W464L突变酶的高抑制活性,暗示着发展针对靶酶抗性的除草的可能性.

  • 标签: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除草剂 抗性 抑制
  • 简介: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的防治苹果干轮纹病的无公害杀菌一石硫合剂与硅石粉剂的复配制剂,它可以作为环境和谐农药在全国各地苹果产区广泛应用。这种具有良好克抗作用的无公害新型杀菌为5度Be石硫合剂:硅石粉剂=100:4和5度Be石硫合剂:硅石粉剂=100:6两种剂型,于每年3月下旬和10月下旬在苹果枝干的患病处喷施或涂施均可。实验结果显示。在施药后1个月,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9.34%-90.99%和87,56%-95.34%,明显高于石硫合剂单,硅石粉剂单等多种药剂。

  • 标签: 无公害杀菌剂 苹果干 轮纹病 辽宁省果树研究所 石硫合剂 开发
  • 简介:为快速表征新型表面活性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主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几类国产高分子表面活性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该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时间等性能,初步判断其适合作润湿还是分散剂;运用流点法确定了各助剂在多菌灵悬浮中的用量及配比;利用不同助剂类型及不同用量加工了多种50%多菌灵悬浮,并测定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将润湿和分散剂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通过测定其流点来确定悬浮中助剂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从对各制剂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用流点用量还是5倍流点用量,所选助剂多数可成功加工出合格试样。将性能较好的制剂按照农药登记推荐使用浓度稀释l000倍后,测定其表面张力及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和持液量,推断其田间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药液因表面张力过大未能润湿小麦叶片,国产助剂与国外助剂差别不显著,甚至部分国产助剂的性能还优于国外助剂的;制备悬浮时将磺酸盐类与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多菌灵 助剂 制剂加工 悬浮剂 性能评价
  • 简介:美国环保局公布了第3个新登记的产品-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的大豆除草FlexstarGT,它是一种由氟磺胺草醚和草甘膦的混配制剂。该公司表示FlexstarGT包含IsolinkⅡ技术,能优化氟磺胺草醚的相关活性和草甘膦的系统活性,同时减少作物的病害。

  • 标签: 除草剂 美国环保署 产品 氟磺胺草醚 注册 作物保护
  • 简介:近日,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东宝,下同)与南京农业大学(简称南京农大,下同)正式签约,以800万专利使用费获得南京农大专利技术产品生物除草“菌克阔”在华东地区的独家使用开发权。

  • 标签: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除草剂 技术产品 专利 江苏 农药生产企业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拆分了戊唑醇(tebuconazole)、粉唑醇(flutriafol)和己唑醇(hexaconazole)3种杀菌的外消旋体,并且制备了对映体的纯品.以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苹果轮斑病菌Alternariamali、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等5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3种杀菌的外消旋体及对映体的生物活性,比较了对映体之间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戊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戊唑醇;(+)-粉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粉唑醇;(-)-己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己唑醇.

  • 标签: 杀菌剂 对映体 抗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 简介:阿根廷经济生产部不公平竞争处上周通知中国驻阿使馆经商参处,称该部已于12月13日作出决议,决定自12月15日起对中国出口的磷化铝杀虫(N.C.M.3808.10.25)的FOB最低限价决议进行复审。应诉企业和单位可在45天内提供证据,30天内提供问题答卷。

  • 标签: 中国 企业 出口 反倾销 应诉 复审
  • 简介: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acetylcholinereceptors,nAChRs)广泛分布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是杀虫作用的主要靶标。目前昆虫中该受体的天然亚基组成尚不完全明确。果蝇的任意α亚基与脊椎动物的一个β亚基共表达是目前最好的异源表达模型,但仍然急需新的研究工具,研究表明一些与受体相关的蛋白质影响着表达。胞内磷酸化的调节作用为今后受体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受体亚基上一些关键氨基酸在新烟碱杀虫对受体的选择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在对吡虫啉抗性的褐飞虱种群中找到了与抗性相关的突变位点,这为新烟碱类杀虫靶标不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多样性、功能表达、胞内调节机制、受体与杀虫的选择作用及其抗性分子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昆虫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杀虫剂 抗药性机制
  • 简介:啶酰菌胺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它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由于其特有的作用机理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加之对作物安全与有利的毒理数据和生态效果,是值得重视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

  • 标签: 酰胺类杀菌剂 德国巴斯夫公司 交互抗性 真菌病害 生态效果 白粉病
  • 简介:通过乙酰水杨酸(ASA)分别与噻菌灵、三唑醇和噁霉灵3种杀菌拼接,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ASA-噻菌灵、ASA-三唑醇、ASA-噁霉灵的藕合物,并以未藕合的3种杀菌为对照,测定了3种藕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的室内毒力;以水杨酸(SA)为对照,测定了ASA-噁霉灵藕合物对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菌与ASA藕合后,杀菌毒力与藕合前的相当,同时还具有类似SA诱导植物POD活性升高的特性。

  • 标签: 乙酰水杨酸 杀菌剂 藕合物 生物活性
  • 简介:研究了安全R-28725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及对氯嘧磺隆的解毒机理.当氯嘧磺隆的使用量为5、10、15g/hm2时,加入R-28725能够明显提高玉米株高、株鲜重和产量,直接增加玉米体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氯嘧磺隆与谷胱甘肽的轭合,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 标签: R-28725 氯嘧磺隆 谷胱甘肽
  • 简介:为实现有效兼治橡胶树的白粉病和螨类为害,研制得到15%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三唑酮热雾配方。通过对3种有效成分的饱和溶解度试验,根据溶剂的溶解性能及热雾的闪点、黏度等因素,筛选确定了主溶剂和助溶剂;根据添加表面活性后药液的理化性质,筛选出适宜的表面活性;结合制剂其他相关性能指标测定结果,最终确定了15%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三唑酮热雾的最优质量分数配比为:阿维菌素5%,吡唑醚菌酯5%,三唑酮5%,三甘醇54%,二甲基甲酰胺21%,表面活性500~#4%、600~#3%、700~#3%。理化性质及贮存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该15%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三唑酮热雾外观透明,闪点高,黏度低,发烟量大,产品冷贮及热贮质量稳定,达到热雾的相关建议技术指标要求,可考虑用于田间橡胶树白粉病和螨类的兼治。

  • 标签: 阿维菌素 吡唑醚菌酯 三唑酮 热雾剂 橡胶树 白粉病
  • 简介: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评估报告称,已证实新烟碱类杀虫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能够对野生蜂、蜜蜂和独居蜂造成较大的危害。这三款杀虫自2013年起被欧盟限制使用,

  • 标签: 新烟碱类杀虫剂 评估报告 风险 食品安全 限制使用 野生蜂
  • 简介:田间采集试虫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灭多威和杀虫双对菜蛾绒茧蜂Apantelesplutellae高毒,乙酰甲胺磷对绒茧蜂毒性较低,而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氯虫腈、阿维菌素、定虫隆和Bt则是低毒的。菜蛾绒茧蜂AChE的Km及Vmax值分别是小菜蛾的0.22和2.08倍,AChE对敌敌畏的敏感性(Ki值)分别是小菜蛾的10.37倍。100mg/L的胡椒基丁醚(PB)或磷酸三苯酯(TPP)均可使氰戊菊酯明显增效,其中PB宾增效作用显著高于TPP。体内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B和TPP对绒茧蜂AChE活力无显著影响,低浓度(100mg/L)的PB即可显著抑制绒茧蜂的α-NA和β-NACarE活力,且抑制率高于TPP,TPP仅在高浓度(1000mg/L)时对绒茧峰的两种CarE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由此推断,与小菜蛾相比,菜蛾绒蜂对有机磷的高敏感性与其显著较高的AChE敏感性有关;此外,多功能氧化酶的解毒代谢在菜蛾绒茧蜂对氰戊菊酯的耐药性中具重要作用。

  • 标签: 菜蛾绒茧蜂 毒理机制 菜蛾绒茧蜂 小菜蛾 杀虫剂 乙酰胆碱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