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对比。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接受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VPA组,一组为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PICC组,两组各有患者20例,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VP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乳腺癌 化疗
  • 简介: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我院血透室自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采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对17例患者进行了191例次的血液净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在操和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临时性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配置中心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患者开展研究,以静脉配置中心管理模式差异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分析对比配药状况以及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配药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配药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讨论:静脉配置中心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能够有效缩短配药与审方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定置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采用综合防范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5月-2019年11月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范措施;2019年12月-2020年5月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防范措施,对比不同防范措施下,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出现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以及自我防范意识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我防范意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采用综合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安全性,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自我防范
  • 简介:为了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合理,减少药品资源的浪费,防止药品的流失,提高医疗水平,我院于2004年在中心药房实施了从科室集中领单领药过渡到单患者、单剂量调配,对全院500多张病床、18个临床科室的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出院带药是否合理进行监控、调剂。现就我院中心药房在实行单剂量调配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单剂量调配 质量管理 医院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消毒中心未行护理质量控制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我院消毒中心行护理质量控制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情况。结果经质量控制后院内感染率2.86%低于控制前的25.71%,物品管理、环境管理、污染区管理、包装区管理、无菌区管理及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控制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利于医院整体质量提升,值得医院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预防感染
  • 简介:关注痔血胶囊引起的肝损害痔血胶囊组方药味为白鲜皮和苦参,辅料为淀粉和滑石粉。说明书中记载痔血胶囊可改善动、静脉张力,保护微循环和减轻肛门水肿,具有抗炎、镇痛、止血、通便作用。用于Ⅰ、Ⅱ期内痔及混合痔所致的便血、肛门坠胀或坠痛,大便干燥或秘结等症。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通报 监测中心 痔血胶囊 肛门水肿 通便作用
  • 简介:实践教学在高等药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实验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为实践教学搭建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同时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推动了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 标签: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改革 教育 药学
  • 简介:部队精减调整改革后,如何在新的编制体制下借助调改的机遇,搞好师改旅后卫勤保障问题,谈点粗浅看法。1沿用的营连卫生所室保障状况及分析现行卫勤保障模式是经验型保障模式,经调查论证有以下弊端。1.1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迟缓不论军医还是卫生员分到营连卫生所室,由于缺乏

  • 标签: 卫生所 卫生人员 保障模式 医疗装备 团卫生队 卫勤保障
  • 简介:东华三院于一百三十多年前成立首间提供中医门诊及病床服务的医院,现时亦拥有堪称全港最现代化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首间于广华医院设立的中心,由开幕启用至今已有两年光景。回想中心创建之初,步步为营,堪称“摸着石子过河”。幸而经过各方努力,问题亦一一迎刃而解。

  • 标签: 中医药 医院 中药材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中心在重点监测工作中的职责。方法检索我国、美国FDA和欧盟EMA的官方网站及相关文献,并汇总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重点监测的目的、方法与FDA《药物警戒管理规范和药物流行病学评估》、EMA的《许可后安全性研究》基本相同,可以借鉴上述文件对管理部门的职责规定设定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职责。结论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是药品重点监测的技术指导单位而非合同研究组织,经授权接受重点监测方案的备案而非行政审批,监督重点监测是否按方案实施而非监查或稽查,对重点监测方案及总结报告审核但不提供最终结论。

  • 标签: 药品重点监测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职责
  • 简介:品类管理的魅力就像一个百变魔方,不同的拼接手法往往可以展示出不同的效果。对于药店来说,商品的同质化是决策层无法回避的,尝试新的品类管理方案可以给商品销售插上翅膀。

  • 标签: 消费者需求 心思 类中 导向 同质化 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中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中抗肿瘤药不合理应用情况,为提高抗肿瘤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9月的抗肿瘤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归类、汇总分析。结果:在审核的269958例抗肿瘤药医嘱中,有855例用药不合理,占0.09%。抗肿瘤药的不合理应用主要体现在溶剂、给药速度、给药途径、用药顺序不合理等方面。结论:药师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医嘱的审核,建立合理用药规范,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讨论用药方案,保证药品的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在肘上PICC置管92例(观察组),对比传统肘部或肘下PICC盲穿9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等指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置管后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内静脉异位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对生活的影响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解决了盲穿PICC的弊端,降低了颈内静脉异位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PICC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炎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诱发因素,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本次一共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的主对象,分析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期间发生相关性感染的比例,进一步分析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并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确保后续血液透析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结果本次入选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一共8例,发生率为16.00%。主要因素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因素2例(4.00%)、导管置入位置因素2例(4.00%)、置管操作因素2例(4.00%)、患者自身因素2例(4.0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诱发因素诸多,需合理控制留置导管时间,合理掌握导管置入位置,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置管操作,加强患者医护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此降低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整体治疗水平。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相关性感染 诱发因素 防护措施